孩子要“凍”也要“動”
這兩天,申城寒氣襲人。寒風也將一些幼兒園的出勤率越吹越低。一名多年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告訴記者,一到冬天,平時滿滿的教室每天總會空出好幾個位子,孩子們或是生病了,或是因為天冷不來了,出勤率只能維持在七八成左右。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也有點想不明白:出門前口罩、帽子、手套、羽絨服、小棉褲全副武裝,家里空調、途中私家車“一級戒備”,為啥寶寶還是“弱不禁風”?天冷,孩子要經得起“凍”,更要經常“動”,這是幼教專家給出的冬日育兒提醒。
別把孩子“捂”壞了
1件、2件、3件……采訪中,記者發現有的孩子甚至里里外外套了10件衣服,被裹成了一只小粽子。事實上,小家伙們可沒有大人們想得那么怕冷,他們身體小,愛活動,特別容易出汗。穿得過多,在幼兒園一跑一動,貼身內衣很容易變得濕嗒嗒,貼在皮膚上自然容易引發。
黃浦區荷花池幼兒園園長宋青建議,家長們給孩子穿上1至2件羊毛衫,再套上一件厚實的外套便足以抵擋寒流。為了避免孩子在戶外活動時一下脫去外套受冷,不妨給他(她)備上一件穿脫方便的羽絨背心。若是自己帶孩子外出活動,可以向老師們學一招——事先往孩子背上塞一塊小毛巾用于吸汗,這樣,活動結束只要把毛巾抽出來,孩子的身上又是干干爽爽的了。
別“窩”在空調里
用空調為孩子創造恒溫環境,看似“寶貝”孩子,事實上,卻容易引起孩子的呼吸道疾病。專家建議,盡量別讓孩子在空調的密閉環境中呆上超過1小時。
在靜安區威海路幼兒園,記者見到了一群即使大冷天也堅持“三浴”——日光浴、空氣浴和涼水浴的健康寶寶。空氣有些涼,但卻新鮮;陽光不耀眼,卻能“殺死”身上病菌。瞧,在操場上跑過鬧過后,孩子們來到淋浴房里沖洗。水溫不高,僅在20℃——30℃之間,不過,保育員們沖涼的方法頗有講究:先洗洗胳膊,再沖沖雙腿,接著后背“試水”,胸脯最后再洗,而且兩個龍頭,稍有溫差,涼水溫水交替進行。園長姚捷如告訴記者,這是為了迅速刺激孩子們的血液循環,充分調動他們的御寒能力。如果您和孩子足夠勇敢,不妨一試。
別培養出“小懶蟲”
“媽媽,天氣好冷呀,我想再睡一會。”聽到孩子起床前的發嗲,您是不是心一軟就把他(她)留在了家?在青浦區教育局幼教科科長劉穎瑾看來,這不是個明智的決定。別看孩子年級尚小,但堅強的意志品質可得從小培養。否則,“小懶蟲”將來上學了,再糾正習慣可就晚了。當然,如果孩子體質較弱,班上有同學感冒,或者您騎車送孩子上學路途過于遙遠,將孩子留在家中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