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寶貝不長個兒?
怎樣判斷寶貝身高是否長得慢
出生后頭3個月,平均每月長3。5厘米;
出生后3-6個月,平均每月長2。0厘米;
出生后6-12個月,平均每月長1。0-1。5厘米。
專家提示:
寶貝出生第一年平均共長25厘米,第二年平均共長10厘米,第3年平均長8厘米。如果你的寶貝增長速度低于上述值的70%,那么可以判斷為長得慢。
身材矮小的常見原因&治療方法
家族性矮小
父母身材矮,對子女身高會有重要影響。因遺傳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稱為“家族性矮小”,表現為生長速度正常,生長曲線和正常兒童的曲線平行,但始終是在低限。
干預對策
1.注意合理營養。不偏食,少吃零食,尤其在餐前1-2小時不吃糖果或喝飲料,保持良好的食欲。食欲好,吃得好,營養合理,才能為長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成分。
2.經常運動。運動后生長激素的分泌增加,促進身體生長。
3.保證充足睡眠。正常人的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睡眠時分泌,充足的睡眠對身體生長很重要。
4。保持精神愉快。精神壓抑可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有一種病稱為“情緒剝奪侏儒”,就是因在兒童期受到歧視、虐待造成的。一旦改變環境,兒童又會正常生長。
5.找專科醫生檢查。家族性矮小兒童不要任意用藥,有些藥可使骨骺早閉合,生長潛力耗盡,成年后身高反而更矮,這是值得家長們警惕的。
6.找專科醫生診治。如果寶貝到3歲時,身高還低于下限值水平,應找專科醫生診治。如果診斷為特發性矮小,可以試用生長激素治療,效果很好。
小于胎齡兒
是指足月出生的寶貝,但體重小于2。5公斤或身長低于47厘米嬰兒。由于患病或孕期進食少等原因,導致胎兒在宮內發育不良,出生后身材矮小。不過,大多數小于胎齡兒,在出生后得到合理充足的喂養,有追趕性生長現象,2歲前可以達到正常兒的身高。如果到2歲時身高仍矮于正常水平,其中的80%將達不到成人的正常身高。
干預對策
1.加強喂養。保證奶量充足,及時、合理添加輔食,預防貧血和佝僂病;適當補充鋅劑,有利于追趕性生長。
2.生長激素治療。如果寶貝2歲時,身高仍然低于正常的兒童,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研究證明有較好的效果。
營養不良
各種營養素是寶貝長高的物質基礎。3歲前是寶貝第一個生長高峰期,如果在這一段時期奶量不足,或不能及時添加輔食(有的1歲后才添加輔食),寶貝的身高增長便會受到影響。
干預對策
1.合理喂養。寶貝1周歲前,合理喂養,保證奶量充足,及時合理添加輔食。
2.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給寶貝斷母乳后,要培養寶貝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
嚴重疾病
如果寶貝罹患某種先天性疾病,也勢必會影響身體正常發育。
干預對策
寶貝身材矮小要及早發現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使生長速度恢復正常,預防矮小。
內分泌疾病
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
現在,每個寶貝在出生時都會經過國家法定的篩查,常用足跟血檢查。如果查出陽性,懷疑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必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一旦確診立即治療。
早診斷、早治療,可使寶貝的體格和智力發育完全正常。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則會嚴重影響寶貝的體格和智力發育。
2、生長激素缺乏癥
這種病是由于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表現為生長非常緩慢。這種病應及時找專科醫生診治,采用生長激素治療有特效,第一年便可以長12-13厘米。如果治療早并堅持治療,成年后完全可以達到正常身高。
(以上內容由《媽咪寶貝》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