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不能不能忽略5件事
3.忽略運動
錯誤做法:民間有種習慣,把青少年捆綁得很緊,認為可以防“羅圈腿”,還能避免青少年受到驚嚇。這些限制青少年活動的做法,自然會影響生長發育。相反,有的媽媽為了促進青少年長個,過早地讓青少年學坐、學站、學走,結果適得其反。不合理的運動可能會促成青少年向畸形發展。
專家點評:青少年的活動、運動對生長發育十分重要。
運動可以增進食欲,保證睡眠質量,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使骨骼組織供血增加,使骨骼生長旺盛;
運動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運動后半小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達到最高峰。特別是運動后的睡眠,生長激素分泌會呈脈沖式,都會加速青少年的增長。
解決辦法:
·了解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規律
青少年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長快于四肢。青少年的動作發育應與脊柱的發育相適應, 2~3個月的青少年會抬頭,6~7個月時能獨坐,8~9個月時會爬,10~11個月時能站立,12~16個月時能走路。如果沒到相應的月齡,青少年不宜過早地學坐、學站、學走,以免引起脊柱過度屈曲,這將影響青少年的身高。
·根據年齡選擇不同的運動
1歲以內的青少年: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主動運動,即幫助青少年進行抬頭、爬行、翻身的練習。被動運動則是媽媽幫青少年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
1~2歲的青少年:練習跑跳、拍球、雙腿跳。
2~3歲的青少年: 跳繩、蹦床、單腿跳。
幼兒期:宜以調整運動能力的項目為主,如過獨木橋、舞蹈和結合游戲進行的跑跳等。
少兒期:宜以室外活動為主,如打球、跑步、做操、進行日光浴等。
·選擇益于生長的運動
彈跳運動:如跳繩、跳起摸高、跳遠、跑步等,有助于四肢生長;
伸展運動:如單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前后彎腰、體操和種種懸掛性運動,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
全身性運動:如體操、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利于全身骨骼伸展延長。
·避免不利長個的運動
如負重運動、舉重、啞鈴、拉力器、摔跤、長距離跑步等,對身高增長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