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寶寶才算是優(yōu)秀寶寶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優(yōu)秀的寶寶,這樣才能人見人愛,也有利于寶寶以后的成長教育,那么什么樣的寶寶才算是優(yōu)秀寶寶?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寶寶呢,這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我們常說的優(yōu)秀寶寶都擁有哪些好習慣呢?母嬰專家指出,如果您的寶寶也能養(yǎng)成以下好的習慣的話,也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寶寶,因為好習慣成就優(yōu)秀寶寶。
![](/d/file/2014-12-21/4da5869636b064a0e6c9bb48fb7ec488.jpg)
1、有禮貌
禮貌是人際關系的橋梁,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只要有禮貌,一切都好辦!而有禮貌的習慣更常見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會問早道好、見到親友能主動打招呼,或是將“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
如何培養(yǎng)妙招
說給孩子聽
在寶寶六七個月大時,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只是還沒有說的能力。但是,家長不要認為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話,就不重視語言禮節(jié)。語言能力是由聽說發(fā)展到讀寫,因此在聽懂大人語言后就開始發(fā)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懷中小寶寶的感受力,他此時就對禮貌的言談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動有禮
許多家長在外會以禮待人,但在家中卻往往用命令的口氣指使家人,而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huán)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應該持有禮貌的態(tài)度,要知道,生活互動細節(jié)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
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后,家長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此外,當家長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并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2、 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包含許多內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帶給他人麻煩、接納別人和輪流等待,而有禮貌的好習慣也是尊重。對孩子來說,尊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應該協(xié)助孩子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小天使。
如何培養(yǎng)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如在穿衣服時,問孩子要穿什么顏色,可是當孩子回答后,父母卻不予采納,甚至質疑“為什么要穿那個顏色”。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范圍內接納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
輪流等待
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因此,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當孩子出現(xiàn)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來玩。
3、 物歸原處
物歸原處看似簡單,卻是許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習慣。比如自己從書架上把書取下閱讀后,就隨手放在茶幾上;喝完水,杯子也隨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會將玩具收好,卻忘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小毛病。
如何培養(yǎng)妙招
清楚規(guī)劃收納空間
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規(guī)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并且讓孩子知道什么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里,你每天都會回家,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從孩子自己的東西做起
要孩子學會物歸原處,應從他自己的東西著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來,這樣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納箱外貼上玩具的圖樣或顏色標記,或者在衣柜外貼上衣服的圖樣,這樣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擺放的位置。
給孩子機會
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罵,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qū)分開來,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丫等。
知道了什么樣的寶寶才算是優(yōu)秀寶寶,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在點點滴滴當中都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這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除了與父母的教育有關之外,更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有關,要知道,生活互動細節(jié)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