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你能做些什么?
誠實而簡單。如果你的孩子問一件讓他恐慌的事,要解釋給他聽,但是不要再次嚇到他,同時也不要嚇到自己,以不破壞兩人的安全感為宜。解釋過后,問他怎么想的,及時糾正和驅除那些錯誤的想法,然后離開。這能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了什么,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穩定而持續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賴于父母們處理生活中不斷發生的這些事情。相信自己,這些,也是你們能夠做到的。
保持平靜。最好讓孩子不要被你的打擾,這是保護孩子最應該做的。邁阿密大學對一些在經受痛苦的藥物治療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情緒之下。
保護孩子,你能做些什么?
建立牢不可破的規則。不坐陌生人的車。拒絕那些自己感覺有問題的東西。逛商場的時候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并且要講秩序――這些都是好的規則。在告訴孩子必須遵守怎樣的紀律時,不要說一些不好的話,諸如如果孩子怎么樣就會怎樣之類的“詛咒”和恐嚇,一般性的警告就能奏效。
小心的語言警告。如果過分灌輸“陌生人危險”的信息,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經有個孩子因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結果錯過了營救隊員,最后消失在大森林中。告訴孩子,有些情況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不能跟陌生人接觸。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助,必須找穿制服的人員、穿工服的銷售人員或者帶孩子的母親。 讓孩子了解大人。如果你的孩子要跟某個大人相處較長時間,如保姆或家庭教師,在定人之前應向其他媽媽咨詢如何與這些人相處,并到有關部門查閱保姆或家庭教師的情況。
避開電視新聞。專家建議人們不要讓12歲以下的小孩看新聞。在電視劇中,壞人往往遭報應。但在新聞中,無辜的人卻常常是犧牲品,這對孩子實在是太殘酷了。 誠實而簡單。如果你的孩子問一件讓他恐慌的事,要解釋給他聽,但是不要再次嚇到他,同時也不要嚇到自己,以不破壞兩人的安全感為宜。解釋過后,問他怎么想的,及時糾正和驅除那些錯誤的想法,然后離開。這能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了什么,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穩定而持續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賴于父母們妥善處理生活中不斷發生的這些事情。相信自己,這些,也是你們能夠做到的。 孩子們需要基本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則,當孩子處于不熟悉的環境時就會主動選擇回避,比如新到一所學校、參加新工作的面試、會見陌生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