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孩子叛逆,家長要先自省

  • 來源:互聯網
  • |
  • 2014-12-21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是,不要只緊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尋找并理解問題背后的原因。

  不過,在通過電話采訪張琳的時候,我感覺她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她為兒子的問題而,卻沒有去關注問題背后的原因。

  我問張琳:“你覺得兒子抽煙喝酒打牌和上網這些行為很糟糕嗎?”

  “是很糟糕,我很擔心。”她說。

  “你很希望他改掉這些行為?”我問。

  “是的,我對他說過,他應該把精力放到學習上去。”她說。但是,她兒子在年級已經名列前茅了,而且成績一貫還非常穩定。這種情況下,她如果對兒子說,希望你放棄那些行為,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去,顯然不會有說服力。

  我繼續問她,是否想過,她兒子已進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會和以前有一個非常大的改變的。她回答說,她知道兒子進入青春期了,但不明白我說的改變是什么。

  “叛逆!”我用很堅決的語氣對她說。

  接下來,我向她解釋,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點。不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并非是一定要和父母對著干,而是為了嘗試自己的力量,試著自己為自己的事情做主。他們不愿意繼續做“乖孩子”,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頻頻向孩子發號施令,期望孩子按照他們設計的“正確路線”發展,那么孩子會用叛逆行為來向父母說“不”。

  “叛逆期的孩子仿佛故意和父母過不去,他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爭取獨立空間。”我對她說,“如果父母尊重他們,一開始就給了他們獨立的空間,那么他們的叛逆行為會大大減少。”

  抽煙喝酒是最典型的、最常見的叛逆行為,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做父母的不要急著去譴責孩子,甚至強迫孩子改變,因為那常常會激發孩子更強烈的叛逆心,從而更頻繁地抽煙喝酒。相反,做父母的應該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對孩子的某些方式不對。

  你好!請你幫幫我!

  我很擔心我的兒子變壞。他今年14歲,在四川老家,正上初二。他2歲之后,我和丈夫一直在外面打工,他跟爺爺奶奶長大。

  他爺爺奶奶說,孩子現在問題很大,不僅抽煙喝酒,還通宵打牌和上網。他的老師也說,我兒子除了學習成績好外,其他方面都令人頭疼。他不聽話,在班里又是孩子頭,雖然不是班干部,但比班干部都更有威信。

  更糟糕的是,最近一次我給他打電話,他居然說,爺爺奶奶太煩了,煩得他有時都動了殺心。正好前一段時間,我們看到《廣州日報》上那個弒父大學生的新聞,所以擔心得不得了。

  我該怎么辦才好呢?我寧愿他學習糟糕但道德好,也不愿他學習好但道德糟糕。

  一位焦慮的媽媽:張琳

  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

  聽我說了這些道理后,張琳想了想,給兒子的叛逆行為找了一個答案:爺爺奶奶太嘮叨了。

  她說,暑假期間,她接兒子到廣州待了一個多月。臨走的時候,孩子求爸爸媽媽讓他留下來,因為爺爺奶奶整天對著他嘮叨,讓他煩透了。

  “我們勸他說,爺爺奶奶嘮叨也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張琳說,“當時他立即就沉默了下來,一聲不吭了。”

  “他當然要沉默,因為他覺得,你們根本不理解他,他說什么都是白說,那就不如不說。”我向她解釋,“他會覺得,好孤獨啊,為什么所有的親人都不能理解我的痛苦呢?”

  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典型的錯誤的溝通方式了。孩子不僅是在描述一件事情“爺爺奶奶整天對著他嘮叨”,更是在表達他的感受“煩透了”,但做父母的只對這件事情給予了回應,卻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的說發揮不了作用,那么孩子只好用驚人的語言來表達不滿,這就是他為什么對父母說對爺爺奶奶“動了殺心”。其實,他使用這種語言,只是為了讓父母明白,爺爺奶奶的嘮叨讓他多么難受,他多么想擺脫。

  兒子的這種驚人之語嚇壞了張琳,但她仍然沒有考慮兒子的感受,而是立即給兒子貼了一個標簽:道德糟糕。她兒子當然會感受到媽媽的這種評判,從而會覺得更加孤獨,更加得不到理解,于是也會變得更叛逆。

  聽完我的分析,張琳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若有所思地說:“的確,我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我現在明白了,那我是不是要立即把兒子接過來,不讓他繼續跟著爺爺奶奶?”

  “不要急著做決定。”我強調說,“更重要的是先理解你兒子的感受。他覺得爺爺奶奶太嘮叨了,如果嘮叨這一點改變了,他這個要求相應也會放棄。”

  家長應該先學會聆聽和感同身受

  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倒苦水時,其實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并不是去尋求那個人的幫助。如果那個人只是傾聽,并表達出對我們的理解,這就夠了。但假如那個人連珠炮似的給我們提出一系列建議,那么不管那些建議多么好,我們都會覺得孤獨,甚至還有受傷害的感覺,于是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

  孩子們也一樣。這時,你不要和他們一樣也變成孩子,和他們一起急。相反,做父母的應該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先理解他們的感受,然后再和他們一起決定該怎么做。

  也在這兩天,一個親戚給我打電話說,她正上初二的兒子拒絕上學,家長們怎么也勸不動。最后,她百般逼問,兒子才告訴她,他英語成績很差,英語老師又脾氣火暴,經常當著全班人訓他,讓他覺得很沒面子,所以他不想去上學。就因為這點理由就不想去上學?她覺得啼笑皆非,但她已沒有辦法再說服兒子了,于是打電話給我。

  “你有沒有對兒子說,老師訓你是為了你好。”我問她。

  “說過,我知道老師這樣做是為了我兒子好。”她說。

  這就是問題的來源了。她這樣說中規中矩,看上去很符合道理,但這一樣是讓她兒子覺得不被理解,于是變得更固執。

  這種說法也是我們的習慣,但同時卻是對孩子的嚴重不尊重。如果撇開習俗,只看問題本身,那么在這件事情上,顯然是老師不對,他自以為可以用當眾訓斥的方法給這個孩子施加壓力,從而逼他努力學習,但實際上他這種做法只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最終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

  最后,由我給她兒子打了一個不到十分鐘的電話,讓他先說了一遍老師是如何訓斥他的。然后,我對他說,你英語不好,這是你的問題,但他發脾氣,那是他的問題。僅就發脾氣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對,而是他不對,你不必因此而自責……

  我說完了這番話后,他很快就對我說:“我知道了,我去上學。”

  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表面上這個孩子不想上學,但實際上,他只是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假如家長理解他的這種感受,并幫他分辨真正的是非,而不是發表“大人永遠是為了你好”這種謬論,那么當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時,自然而然地會放棄自己那些極端的行為。相反,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情緒,而是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不理智行為上,就難以做通孩子的工作,甚至會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極端。

  很多孩子沒有學會直接表達感受,尤其在青春期,因為他們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搞定。但遇到了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怎么辦?他們通常的辦法是,做一些有點過分的事情,用這種方式告訴大人,他們遇到了一些麻煩。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采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當的時機,乘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換句話說,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的,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假如父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孩子就沒必要做過分的舉動,而張琳的兒子自然也不會再拿出“動了殺心”這種說法。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