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自救及互助是選擇的關鍵
在學生中引起軒然大波的是,王京躍副教授最后給出的參考答案中選擇了大多數學生主張放棄的賣淫女。他的答案是,應該上救生艇的依次為中年科學家、大學生的自己、精通航海的罪犯、老、健壯的青年工仔、貌美的賣淫女,其他可以考慮的對象依次為個體暴發戶、患絕癥的女孩、智障的男孩、年邁的方丈和尚、國家干部、船長。
王教授解釋說,在這個選擇中,第一條法則是人人有生存的權利;第二條法則,也是最關鍵的法則是,被選擇的人是否具備自救能力及幫助他人的能力。老醫生、健壯的青年工仔、中年科學家能自救也能助人,自然該選;罪犯由于精通航海,有利于眾人逃生,該選;相反,絕癥女孩和智障男孩不具備起碼的自救能力,所以應放棄;第三條法則是按照《棄船法》和《公務員法》法律條例規定,船長應是最后一個離船的人,而國家干部在危急時刻,也應盡可能幫助其他人;第四條應該是女士優先原則,在個體暴發戶和貌美的賣淫女之間,他們自救和助人的能力相當,那就要按照女士優先的原則選擇。至于身處其中的大學生,本來就應該有求生的意識和自我解救的勇氣。
討論:生存法則會否顛覆傳統道德觀
王副教授強調,若因為同情而選擇了既不能自救也不能助人的“弱者”,影響了那些既能自救又能助人的“強者”的逃生機會,其實更是對那些被放棄的“強者”的生命的一種漠視。賣淫女的職業雖然不道德,但她的生存權利與每一個人是平等的。
假設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時,遇上大風浪不幸觸礁,將要沉沒。請你從船上的12人中選出6人,用唯一的一只皮劃艇逃生:1船長;2精通航海的罪犯;3健壯的青年工仔;4老醫生;5患絕癥的女孩;6智障的男孩;7中年科學家;8個體暴發戶;9貌美的賣淫女;10國家干部;11年邁的方丈和尚;12大學生的你。
這是華南師范大學理論部副主任王京躍副教授近日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給大一學生出的一道討論題。統計結果有點出人意料:雖有小部分大學生認為弱者更應該享受生存的權利,因而選擇了身患絕癥的女孩和的男孩;而更多的大學生選擇了精通航海的罪犯和大學生的自己,而絕癥女孩和智障男孩只能成為逃生時的負擔。專家稱,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通過這個測試,可以了解大一學生的價值觀狀況和法制意識程度,討論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更進一步地學習和運用適應市場經濟的生存與發展法則。
選擇罪犯派:罪犯精通航海留之有用
該校小彭的選擇代表了大部分同學的意見。他選擇了:健壯的青年工仔、精通航海的罪犯、老醫生、中年科學家、個體暴發戶和大學生的自己。健壯的青年工仔是救生艇順利航行的基本保證;無惡不作的罪犯雖可恨,但他精通航海;老醫生可以在航行中幫大家看病;中年科學家是人類社會的重要財富;而個體暴發戶如生存下來可創造更多財富;至于自己,正是報效社會的時候,所以應該活下來。
選擇絕癥女孩派:不能漠視弱者的生存權利
而該校小吳的選擇則代表了另一部分人。她的答案是:健壯的青年工仔、身患絕癥的女孩、智障的男孩、老醫生、中年科學家和身為大學生的自己。她認為,海盜雖然精通航海,但他無惡不作;賣淫女的職業不道德;而身患絕癥的女孩和智障的男孩,我們要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能享受人間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