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春季不受“肝”擾
進入春季以來,醫院傳染科就診的肝炎病人明顯多起來,其中小患者占了一多半。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春季是肝炎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小患者的病情大多較重。
春天萬物復蘇,病原微生物逐漸活躍,病人易肝火旺盛,肝陽上亢,患者病情易復發,且伴有口苦、咽干、舌燥等膽經證候。甲肝和戊肝有較明顯的流行季節,一般是在冬春季,而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常年散發,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但慢性肝炎患者常受到氣候,特別是春季潮濕氣候的影響而容易復發。有不少孩子患上肝炎后,其父母竟毫無察覺,直至病情“原形畢露”才想到上醫院,既貽誤了治療時機,也易傳染給他人。如果父母能對孩子進行細致觀察,就可以及時發現肝炎的“蛛絲馬跡”。
一看精神,注意看小孩的精神狀況是否良好。如果原來一直天真活潑、頑皮好動,突然變得懶得動、疲倦、思睡,這就要引起注意了。二看食欲,觀察小孩食欲是否正常。要看最近吃飯香不香,飯量是否下降,尤其是如果一見到肉或聞到油膩味就嘔吐,那就應注意是否已患上肝炎了。三看面色,主要觀察面部特別是鞏膜和結膜(白眼球)是否發黃,繼而是否有周身皮膚發黃。如見黃疽,應提高警惕。四看大小便,如果大便不成形或時而,顏色變淺,如白陶土狀或小便呈深黃色,外觀如濃茶水一樣,有時尿液浸在尿布或衣服上留有黃色痕跡,這些都是黃疸型肝炎的早期癥狀。五看上腹部是否疼痛,如果小兒肝臟腫大,可表現出右上腹有隱痛或連續性脹痛感,尤其以夜間為甚。個別患兒還可表現為脾大,并伴有脾區疼痛,常用手自覺不自覺地按撫上腹部。
小兒肝炎在臨床上以甲型肝炎為主,多為黃疸型,同時黃疸前期比成人短,而且發熱較多見。在消化道癥狀中,以腹痛較多見,可達一半以上,常常容易誤診為上感、胃腸炎、闌尾炎、腸蛔蟲癥,甚至急腹癥等。由于兒童肝臟相對比成人大,血液也比成人豐富,有利于肝病恢復。因此小兒肝炎總的來說,具有病程短、恢復快、轉成慢性肝炎比率低等特點。也有專家指出,由于幼嬰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細胞的分化代謝處于幼稚階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