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可口”的食物“賄賂
在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鏡頭映入我們的眼簾:媽媽和她的寶寶為了吃飯和吃冰淇淋的問題鬧別扭,“你至少得吃完一半飯菜才能吃冰淇淋。”母親如是說。然而寶寶死不張嘴。最后,媽媽不得不買回冰淇淋,寶寶勝利了。
冰淇淋成了什么?成了媽媽手中的“誘餌“,成了媽媽使寶寶就范的“賄賂品”!“你要怎么怎么,我才給你吃冰淇淋”可能是媽媽們慣用的伎倆。于是,“冰淇淋最好吃,冰淇淋是好東西”這一概念自然深深地印在了寶寶腦海中,這顯然違背了媽媽們的本意。
當然,最后遭受損失的還是寶寶自己。長大后他垂涎的往往就是媽媽曾經禁止或作為“賄賂品”的不健康食品,他所拒絕的正是媽媽曾經強迫或施加壓力讓他們吃的健康食品。
美國“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項目調研結果表明:在上對孩子進行威逼或限制,最后效果都會適得其反。威逼孩子進食某種健康食品,會影響孩子對這種食品的口味,這種感覺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例如一位60歲老教授至今仍然記得媽媽強迫他吃芹菜的情景,當時他母親“苦口婆心”地勸說,而他對芹菜“深惡痛絕”,正是這種威逼,使他直到今天仍“討厭”芹菜。另外,限制進食不健康食品也不是好辦法,越是“違禁”的食品,寶寶往往在其它場合偷吃得更多(比如在親戚家),有時即使已經吃飽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他們還會再吃一點來滿足自己。
那么,如何讓寶寶自覺地吃健康食品而少吃、不吃不健康食品呢?
寶寶需要榜樣:
如果做父母的經常吃快餐、喝含糖飲料,那么你的寶寶一定會亦步亦趨。所以你最好不進快餐店,不喝寶寶不能喝的飲料。
寶寶需要環境:
餓了渴了的寶寶會隨手取東西吃,如果你希望寶寶不吃糖果、含糖飲料、冰淇淋等“可口”的食品,那么,最好的辦法是不讓這些食品進入你的家門。你可以讓水果、蔬菜水果色拉、全麥面包、饅頭、低糖米糕、純正果汁、牛奶、水等隨處擺放,那么寶寶就會信手拈來。“寶寶想吃東西了是嗎?給,胡蘿卜條拌酸奶!”長此以往,他就會養成對這類食品的偏好,稍大一些,即使給他錢買糖果,他們買回來的也許只是一塊低糖的糕餅——他認為可口的食品。
寶寶對食物自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