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服藥的注意事項
孩子吃藥很有講究的,一定要按醫(yī)生和說明書上的要求去做,不能根據大人吃藥的方法去做。有幾點常常被媽媽們忽視,下面介紹一下有哪些方面?
1、不要什么藥都用溫開水送服 不是所有的藥都適合用溫開水送服,下面幾類藥最好用涼開水服用。 維生素類:維生素類藥物屬于水溶性制劑,很不穩(wěn)定,遇熱后容易被破壞而失去療效。 止咳糖漿:止咳糖漿之所以有止咳作用,主要是因為糖漿口服后會覆蓋在發(fā)炎的咽喉黏膜表面,從而減輕對黏膜的刺激,緩解咳嗽癥狀。如果用溫熱的水送服,可能會稀釋糖漿,降低粘稠度,就不能形成“保護膜”,也會影響藥物療效。 益生菌:一些對腸道有保護作用的益生菌制品,用溫度稍高的水服用,可能會殺滅菌群而影響藥物效果。 預防疫苗:給寶寶吃預防小兒麻痹癥的糖丸前后,都應避免食用熱的食物或喝熱的飲料和水,因為疫苗會在高溫下被殺死而失去活性。 助消化藥:一些幫助寶寶開胃助消化的藥物,是通過藥中所含的一種活性蛋白酶發(fā)揮作用的,這種酶遇熱后會凝固變性失去作用,達不到助消化的作用。 2、寶寶吃藥后不要馬上睡覺 寶寶躺著吃藥或吃好藥后馬上睡覺,往往會使部分藥物粘在食道里,這樣,既影響藥物發(fā)揮作用,又可能損傷食道。所以,給寶寶服藥后,應多喝水,最好半小時后再讓寶寶睡覺。 3、不要把一天吃3次的藥物安排在早中晚餐前后吃 “一日3次”或“一日2次”,是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的代謝速度后規(guī)定的,意思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成三段或兩段,每8小時或12小時服用一次。按時吃藥,才能保證體內的藥物濃度,達到治療目的。如果把一天吃三次的藥物安排在早中晚餐前后吃,就會使白天寶寶身體里藥物的濃度過高,而晚上又達不到治療的作用。 對每天服藥次數,醫(yī)生用字母表示。qd,代表一天服藥1次;bid,代表一天服藥2次;tid,代表一天服藥3次。4、服藥要看藥品說明書,不要忽略服藥時間 飯前服用:是指飯前1或2個小時服用,以利于藥物吸收。很多止瀉的藥物需要在飯前服用。 飯時服用:是指在飯前或飯后片刻服用。一些開胃的或幫助消化的藥物應在飯時服用。 飯后服用:是指飯后半小時或1個小時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一般來說,抗生素類等大部分藥品都適合在飯后服用。 媽媽看了本文,相信以后在給寶寶吃藥時會注意到這些。寶寶的健康需要大人精心呵護,父母們不能太掉以輕心。當然也不能太精細,適當的粗養(yǎng)對寶寶還是有好處的。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lián)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lián)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