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對待孩子的發燒
近來氣溫忽高忽低,在這種天氣下人很容易感冒,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感冒一般會引起發燒,那么孩子發燒怎么辦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孩子發燒
因“度”制宜
●一般來講,孩子腋下溫度達37.5℃時,就認為是發燒了。
●腋下溫度在37.5℃-38.5℃屬于低燒,此時應觀察孩子的情況,多喝水、飲食清淡,采取溫水、酒精擦拭孩子腋下、腹股溝等物理手段幫助降溫。
●腋下溫度超過38.5℃為高燒,可喂服一些兒童退燒藥。如體溫不降,且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煩躁哭鬧等,最好及時就醫。
●腋下溫度超過39℃,孩子隨時可能因高熱出現驚厥,此時家長更應密切觀察孩子情況,并做好降溫工作,及早就醫。
●測量體溫最好在餐后兩小時以后,因餐后體溫受消化代謝的影響,會比別的時間略高一些,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孩子表現 雖然發燒但精神好
媽媽應對 密切觀察別太擔心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發燒并非一種病,而是諸多疾病表現出的一種癥狀。發燒可以說是一種警訊,它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產生的一種反應,是孩子產生抗體即免疫力的過程。所以,看到孩子發燒,只要未超過38.5℃,家長就千萬不要急著降溫,馬上降溫看似是在幫孩子,實則是打斷了機體組織反攻的程序。
如何判斷孩子發燒是否嚴重呢?如果孩子的精神很好,雖然發著燒,但是照吃、照玩,沒有明顯不舒服的癥狀,那就不必太過擔心。如果孩子表現出煩躁不安,或者精神萎靡、厭食、呼吸困難、哭鬧,尤其是有抽筋或者頭部僵硬、身體出現紫斑等情況,即使體溫沒有超過38.5℃,也要馬上就醫。當然,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熱,也應及時送醫診治。
孩子表現 身上很熱但四肢冷
媽媽應對 趕緊散熱千萬別捂
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摸摸孩子身上很熱,可一摸手腳又是冷冰冰的。孩子這是發燒了嗎?程燕解釋,這種“假冷真熱”實際上正是孩子高燒的前兆,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為多見。這時,家長要想知曉孩子的真實體溫,最好用體溫表測量一下孩子的腋下溫度。
發現孩子手足冷、軀干熱,家長可以給孩子喝溫水,按摩、揉搓冰涼的手足及背部肌膚,也可用溫水給孩子泡腳。這些讓孩子微微出汗的方法,都可以讓身體的邪熱透發出來。
此時最忌諱的就是捂,如果家長用棉被將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反易使孩子的體溫無法及時散發,甚至會導致孩子抽搐。
孩子表現 持續發燒但不出汗
媽媽應對 多喂水喝促進排尿
孩子若發高燒,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同時要幫助孩子物理降溫。
如何幫助孩子降溫呢?目前普遍推薦的方法是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孩子的腋下、腹股溝等部位。當然,最為有效的辦法還是讓孩子多喝水。喝水不僅可以補充因發熱而蒸發掉的水分,防止孩子脫水,且飲水后能促進出汗,水分的蒸發也可幫助退熱。多喝水還會促進孩子排尿,已有的研究顯示,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
【媽媽要知道】
孩子發燒 細辨病因
●感冒引起的發燒,多伴有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問題,有的孩子還會食欲不振。肺炎引起的發燒多有咳嗽、咳喘、呼吸不規則等癥狀。
●如果發燒因五官科疾病引起,可多觀察孩子是否有所異常。比如,患中耳炎的孩子可能會經常撓耳朵,甚至耳朵中有液體流出;如果是咽喉部位的感染,平時愛吃東西的孩子可能會變得不愛吃東西或者不愿喝水,家長可通過口腔看到嗓子有紅腫。
●幼兒急疹多是1歲以內的幼兒常見病,這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特點是孩子往往高燒3天,熱退疹出,發燒期間孩子的精神良好。除發燒外,還多有皮膚表現,即身上起疹子。疹子是淡紅色的,手按下去可以褪色,疹子一退,燒也退了,沒有任何痕跡。
本文介紹了孩子發燒后,媽媽該怎樣應對,以及孩子發燒的病因。孩子都有自己的自愈力,如果孩子發燒不是很嚴重,媽媽只要多給孩子喂水,讓孩子休息好,多注意觀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