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度過打針關寶寶不怕打針妙招
一般情況下孩子看見穿白大褂的都會害怕,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總是覺得看見醫生,就會被打針,而當寶寶生病后又必須得打針,作為家長如何順利度過打針關,讓寶寶不害怕打針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招:轉移孩子注意力
你可以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轉過頭不要看著針頭,或者讓他看別的小朋友很勇敢,或者醫院墻上布置的卡通圖畫等,家長還可以帶一個寶寶平時不玩的玩具,這時候拿給他玩,這樣能有效減輕寶寶的痛感;你平靜、有力的撫慰也能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第二招:傳遞給寶寶勇敢的正面期望
可以這樣對他說:“你是最個勇敢的寶寶,爸爸媽媽最喜歡勇敢的寶寶了。寶寶打針的時候都不哭,對不對?”父母強誘導性的、正面的語氣往往能夠激發寶寶自我控制的能力,努力讓自己的形象符合你的期望。
第三招:營造寶寶熟悉的場景
寶寶去打針時,最好爸爸媽媽雙方都一起去,爸爸媽媽和寶寶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所有寶寶依戀的對象都在場,會讓寶寶從心理上獲得支持和安全。有的寶寶到不管哪里都要帶上心愛的玩具(如布娃娃、小熊等),這時候不妨也帶在寶寶身邊,那也是寶寶自我認知的一部分,能起到安撫他的情緒的作用。這一點對于年齡小一點的寶寶更適用。
第四招:提高寶寶的理性認識
因為生病本身是一種很不舒服的體驗,而打針可以幫助寶寶解脫出來。你可以告訴寶寶:“生病了很難受,打過針之后病就會好了!”從而緩解寶寶對打針的排斥和恐懼。
第五招:認可疼痛的感覺
寶寶打針的時候,很多家長總愛對寶寶說:“不疼不疼。”但是,家長在說“不疼不疼”的時候,作為小寶寶,他內心會產生很大的矛盾感,他會想:分明就是很疼很疼,媽媽為什么非要說不疼呢?這種矛盾感可能會妨礙寶寶對外在世界產生信任。家長可以事先說:“打針可能有點疼,但是能忍受,寶寶是勇敢的好孩子哦。”
第六招:事先和醫生進行交流
告訴醫生寶寶的興趣點,以便在打針時和寶寶進行交流。雖然醫生和寶寶并不熟悉,可是來自陌生人尤其是醫生的夸獎非常有用。在寶寶自我形象的確立中,他會覺得非常自豪:“連醫生阿姨都說我勇敢呢!”從而抵擋打針帶來的痛苦。
總結:在針對小寶寶打針的時候,家長需要調動自己對孩子心理的所有體察和認同,幫助孩子從對打針的恐懼中解脫出來。
上面介紹的五招就是育兒專家給出的建議,幫助家長順利度過打針關,讓寶寶不再懼怕打針,首先要讓寶寶認識打針是不個可怕的事情,另外家長還可以再給孩子打針的時候適當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