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如何教寶寶學走路
家長要如何教寶寶學走路呢?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母嬰專家指出,幼兒學走路不宜過早,這樣也許會影響到孩子骨骼的正常發育哦。下面小編就來為支支招,介紹寶寶走路前的準備工作和學走路的方法,別錯過了哦。
家長要如何教寶寶學走路
寶寶學走路的準備工作
2-3個月添加魚肝油和鈣片。寶寶的營養要全面、均衡,當寶寶長到2-3個月之后,要多帶寶寶到戶外去曬曬太陽,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適量的鈣劑和魚肝油,以使寶寶的骨骼長得更加健康。
按部就班,特別是學會爬。在6個月以前,要讓孩子學會抬頭、翻身,到了8個月左右,讓他學爬行。爬行能夠讓寶寶全身各系統都達到協調的效果,既能讓身體得到鍛煉,又可以改善大腦和心臟的血液循環,讓身體的重量分散到四肢,減輕腹肌及脊柱的負擔。而且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將脖子抬起來,這個動作可反作用于大腦,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到了10個月的時候,再讓寶寶學著扶物從蹲到站立,并慢慢掌握站立的平衡。
給點耐心和等待,學會放手。寶寶初學走路時,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所以家長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給寶寶多一些嘗試的機會,不要因為寶寶摔了一跤,就心疼得不再讓他練習了,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驚慌害怕的表情,以免增加寶寶對學步的恐懼。常燕群說,許多寶寶遲遲不會走路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到了該學步的時候,寶寶仍被父母經常抱著,這樣看似很安全的呵護,卻剝奪了寶寶行走的權利。其實,家長應該大膽放手,讓寶寶去體驗,當寶寶摔倒時,給予鼓勵,讓他更有安全感。
從站開始,慢慢發展下肢動作。當寶寶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后,就要開始教寶寶學走路了,這時家長可以蹲在寶寶面前,伸出雙手拉他手臂至與肩同高的位置,但不要抬得太高,以免拉傷寶寶,然后鼓勵寶寶慢慢向前邁步,讓他充分體驗腳踏實地的感覺。
那么,家長要如何教寶寶學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