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適度接觸“臟”環境身體更健康
防低過敏,適度接觸“臟”環境
環境中的任何細菌都要遠離寶寶,這樣媽媽才能夠安心。
前不久,郭阿婆的大胖孫子出生了。為了不讓孫子生病,寶寶的飲食起居她都嚴格把關,力求將細菌阻隔在外。為求“干凈”,她每天為小孫子洗兩次澡,不僅沐浴露渾身上下要涂抹兩遍,還不忘用清水擦洗得干干凈凈。可她的小孫子還是生病了,不但皮膚變得越來越干燥,還常因皮膚瘙癢,哭鬧不休。
寶寶長期在這種所謂干凈生活環境中,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寶寶更容易患這種病。因為家人的過度保護,寶寶患病的幾率沒見減少,反而增加了。
其實,醫學提倡衛生假說,人在出生后,只有接觸細菌,才能產生免疫系統中的調節免疫抗感染功能,而人體自身具有調控變態反應的系統,如果人一直處于潔凈的環境中,就無法產生抗感染功能,免疫系統就無法發揮作用,更易受到病菌侵害。人是伴隨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同時也有助于人體自然防御系統的健康發展。
接觸自然 加強鍛煉
寶寶需要健康的生活環境,但并不是讓寶寶生活在沒有細菌的真空中。爸爸媽媽們應該意識到,做好基本的必要的清潔就可以了,不必要一味地追求無菌,任何東西極端化之后就會引來反效果,生物的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的。
爸爸媽媽應該多帶寶寶去戶外,接觸陽光,親近大自然,讓寶寶和泥土,草地,陽光接觸,這樣其實對于寶寶的抵抗力的增強是非常有意義的,上面已經說了,少量的細菌是有利于促進人體的免疫力的。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寶寶適度接觸“臟”環境身體更健康。其實讓寶寶適度的接觸“臟”環境,寶寶身體更強壯。只要保證寶寶安全,讓寶寶盡情享受大自然吧,這樣要比把寶寶關在家里,要健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