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良飲食習慣會使兒童變遲鈍
兒童飲食習慣6要6不要
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的飲食行為給予指導,告訴孩子應該吃什么,不應該多吃什么,并要告誡孩子學會控制自己不健康的飲食欲望,逐步確立良好包含行為。所謂良好飲食習慣,是指飲食習慣能把平衡膳食的四條基本原則即食物多樣化、均衡性、適量和個體化原則,全面貫徹落實到日常的飲食行為中去,并使這種飲食行為演變?yōu)樽约旱牧晳T。凡符合上述原則的飲食行為均可稱為良好飲食習慣,反之則稱為不良飲食習慣。
為了便于家長和孩子記憶,現將良好飲食習慣歸納為“七要七不要”介紹如下:
1、要吃多樣化食物,不要挑食、偏食
世上無任何一一生中食物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素,因此必須吃多樣化食物,任何挑食、偏食都會妨礙我們獲得全面營養(yǎng)。基有些孩子僅僅對個別食物有所挑剔,家長可從同一食品組選擇其他食物代替,但嚴重的挑食、偏食,如不吃葷菜或蔬菜等,則必須予以糾正。每天菜譜應包括5個營養(yǎng)性食品組,缺一不可。
2、要均衡地吃各類食品,不要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
不同食物具有不同一的營養(yǎng)成分,機體對各類營養(yǎng)分成分都有一個量的要求,攝入多了或少了都不行。如果我們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雖然表面上食物種類也很豐富,但從營養(yǎng)素的量來看就會發(fā)生偏差,破壞了營養(yǎng)素的平衡。應按比例攝入各級食物,并注意同組食物之間的搭配,如粗細搭配、深色與淺色蔬菜搭配、魚禽肉類的搭配等。
3、要按時用餐,不要在餐間多吃零食
一日三餐是我們攝入營養(yǎng)的主渠道,這符合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生理特點。若餐間多吃零食就會影響正餐時攝入食物的數量。有些學生經常在下午放學后購買路邊攤販食物,這些食品不僅營養(yǎng)成分單純,且大多存在食物衛(wèi)生問題。家長們可在家中為孩子準備放學后的點心,但數量不宜太多。
4、要三餐饑包包適度,不要不吃或少吃早餐或午餐,多吃晚餐
一日三餐總熱能應為早晚各占30%,午餐點40%。不吃或少吃早餐會影響身體健康,降低體力和影響大腦的正常活動。如果午餐馬馬虎虎吃一點,晚餐就會進食過度。此外,節(jié)假日和家庭宴會都應適度進食,不要大吃大喝,更不要狼吞虎咽,否則會損害胃腸道正常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嘔吐或消化不良。
5、要吃清淡飲食,不要嗜好油炸食品、糖果冰淇淋及含糖飲料等高能量食品
兒童一天總熱能有一半以上應來自糧食,約1/6來自蛋白質,從油脂中獲得熱能只應點1/4.若過多攝入重油食品或糖,不僅會使熱能攝入過高,使兒童發(fā)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冠心病等現代文明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且由于過于甜膩而難以消化,又因缺乏膳食纖維而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胃炎等。
6、要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不要單憑口味挑選食物
食物可以養(yǎng)人也可傷人,譬如脾胃虛寒兒童貪吃生冷食品學會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內熱較重兒童嗜好油炸食品或吃羊肉火鍋常會引起口舌潰瘍或大便干結。這是因為食物屬性與兒童體質不相符合。家長應熟知食物的溫涼屬性,提供與孩子體質相一致的食物,同時還要根據季節(jié)變換調整食物。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生活不良飲食習慣會使兒童變遲鈍。為了保持兒童頭腦充滿創(chuàng)造力,讓孩子們越來越聰明,家長需學會如何幫助孩子保護好大腦,避免諸多生活和飲食上的壞習慣使大腦變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