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時不宜采取的治療方法
寶寶發燒怎么辦?哪些方法可以治療寶寶發燒?哪些方法不適合治療寶寶發燒?對于寶寶發燒的治療方法,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應急方法,但是育兒小編建議,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以下幾種治療方法,萬萬不能采用!
寒冬季節 寶寶發燒不該這么治
3歲以下的寶寶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健全,抵抗力比較弱,因此遇到稍微的飲食不當或者天氣變化就很容易感冒或者發燒。其實寶寶某些發熱情況,可以在家進行護理,很快就能退熱。那么究竟什么情況下寶寶發熱要去醫院,什么情況下寶寶發熱可以留著家里護理呢?不少家長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蛟S下面介紹可以為爸爸媽媽們一解困惑。
1、不懂得判斷發燒
作為爸爸媽媽,應該首先要學習小兒發熱相關的醫療常識。冬天可能手的溫度很低,一摸上寶寶的額頭就暖暖熱熱的,就以為發燒了,還會表現得很緊張。
正常人的體溫受體溫調節中樞所調控,在產熱和散熱過程中呈動態平衡,保持體溫在相對恒定的范圍內,當機體因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便出現發熱。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癥狀,也是兒科醫生面臨的主要難題。大多數小兒發熱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也就是說,可以不治而愈),但要注意與其他重癥感染所致發熱的鑒別。
2、不分情況帶寶寶上醫院
一般來說,活潑的、能正常玩耍和進食的患兒,不會有嚴重的感染癥狀,這種時候也沒必要急于去醫院就診,可以首選物理降溫,必要時可加用退熱藥(安瑞克之類的)。在這期間,密切觀察患兒的所有情況。但由于像感冒這類情況引起的發熱往往有一個病程,發熱的情況不會立刻好轉,很多家長就沉不住氣馬上趕往醫院了。
其實冬天在趕往醫院的途中,有可能因為受了寒風,而使寶寶的病情加重。只要患兒沒有明顯的異常,能吃能玩能睡,即使有發熱,自行在家觀察3天左右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
少部分患兒除發熱而外,還伴有其他異常,比如反應遲鈍、打蔫、前囟隆起、劇烈嘔吐、抽搐、呼吸困難等就不能掉以輕心了,必須立刻就診。到了醫院以后,首先要做的是給寶寶量體溫,一般為腋窩的溫度。
切記別一到醫院就急著找醫生,不管發熱多少度都一味的說“我們的孩子發高燒了,醫生!”這樣跟醫生說是完全不夠的,醫生必須要知道準確的體溫,才能進一步進行診斷。一般醫學上根據不同的體溫有如下區分:低熱37.3℃-38℃;中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3、拒絕相應的輔助檢查
明明媽的寶寶發熱持續3天不退,醫生果斷要求要對寶寶進行胸片檢查,明明媽的第一反應就問:“這個有輻射么?”這個當然是有的,可問題是,如果沒有必要誰會去接受這個輻射呢?臨床上經常有聽診聽不出異常,結果胸片提示肺炎的情況,相對于漏診肺炎的嚴重后果,胸片帶來輻射的風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這里只是舉了一個例子,還有些家長會擔心寶寶冬天在脫衣服檢查的過程中受了涼,病情會更加嚴重。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輔助性檢查是必要的。不過通常像超聲、X線、CT、采血這些檢查,多數家長是不怎么抗拒的,但因恐懼和無知而拒絕腰椎穿刺術的就不在少數了。
前一陣子南方某地就出了這么一個事件,開始是家長發帖痛斥醫院無德害死患兒,網友一邊倒地罵醫院,結果等醫院出示證據證明最初是家長拒絕腰椎穿刺術才導致患兒診斷延誤的,那些參與討伐醫院的網友才如夢方醒。
4、不相信醫生做出的決定
腰椎穿刺術常用于檢查腦脊液的性質,對診斷腦膜炎、腦炎、腦血管病變、腦瘤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這個操作技術含量不低收費卻不高,很多心疼孩子的家長僅憑自己對醫學知識的一知半解就拒絕這個檢查,未免太不明智;跓o知的愛乃是害,不少網友說這個操作有導致癱瘓的風險。
其實對一個合格的醫生來說,這種極端事件的發生概率就跟一個健康人喝水嗆死的概率差不多,而且所有有創的檢查,醫生都要權衡“病人獲益/創傷比”,如非必要沒有人會建議這項檢查的。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發熱這種情況,如為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可以自行在家處理,如果不是,或者不會判斷,傻傻分不清楚。就應該及時就醫,并且配合好醫生,相信醫生做出的決定。平常多學學常見的醫療知識,對你,對寶寶,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