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問題應該高度重視
2004年10月12日衛生部、科技部和國統計局發布了于2002年進行的《中國居民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居民的營養與健康問題依舊嚴重,城市居民膳食結構不盡合理,微量營養素缺乏較為普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在一些地區上升迅速,眾多人群處于亞健康狀態,部分地區的
婦女和兒童營養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11月9日,在由公眾營養中心組織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專家研讀會”上,專家針對《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重點討論了我國公眾營養狀況、膳食結構、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飲食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關系、強化食品的推廣、兒童營養等方面的問題。
健康的重要基礎是營養,營養是人類生存、繁衍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系到民族昌盛、國家富強、家庭幸福的大事。從本期起,本版將陸續刊發有關專家的文章,期望引起廣大讀者關注。
一、兒童青少年中存在的營養問題
1、營養不良
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在兒童中的主要表現是生長遲緩和低體重。“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14.3%和7.8%,這兩項指標雖然較10年前有大幅度下降,但仍然相當嚴重。在農村,這兩個指標明顯高于全國數據,特別是貧困農村兒童,生長遲緩和低體系率更高。
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對于兒童的智力發展和體格發育都有嚴重的影響。
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對嬰幼兒腦發育的影響具有不可逆轉性。嬰幼兒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腦是人體發育最早、最快的器官。嬰兒出生時大腦重量約350克,約為成人大腦得量的1/4;出生6個月時大腦重量達到600~700克;2歲時達到900~1000克,約為成人大腦重量的70%。腦細胞的生長分為三個時期:(1)細胞增殖期,發生在胚胎期,主要是細胞分裂,細胞數目增加;(2)細胞增殖增大期,發生在出生前后到1周歲期間,在細胞增殖的同時伴隨著細胞體積增大和細胞功能分化;(3)細胞增大期,發生在1周歲以后,只有細胞體積增大和功能分化,細胞分裂基本停止,即腦細胞數不再增加。這意味著嬰幼兒在2歲前發生營養不良,由于蛋白質供給不足引起脫氧核糖核酸合成減少,將會嚴重影響到腦發育;特別是1歲以內嬰兒營養不良,由于腦細胞增殖的時間性,這一時期腦細胞分裂增殖受到障礙,將會導致終生的、不可逆轉的腦細胞數減少。腦細胞數、腦細胞的大小以及腦細胞功能的分化程度是智力發展的基礎,腦細胞數少、體積小、功能分化障礙將發生嚴重的智力低下。因此,嬰兒出生前后1~2年內是否能夠供給充足的蛋白質。保障腦細胞正常增殖和分化,對智力的終生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城鄉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一直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城鄉差異雖然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營養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多次全國性營養調查都表明在兒童和青年中微量營養素鐵、鋅、碘缺乏甚為常見,鐵缺乏不僅會發生貧血,還能發生記憶力減退和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影響青少年的學習;鋅缺乏常會導致性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碘缺乏可發生生長發育遲緩、甲狀腺腫大。據調查,體內缺鐵、鋅等微量營養素的學生,比正常學生智商(IQ)低5~8分,學習工作能力低16.3%;兒童時期碘缺乏可造成成年后勞動能力下降10%。
2、營養失衡
在存在營養缺乏的同時,還存在著營養失衡的問題。“報告”表明兒童肥胖率已達8.1%。
肥胖對兒童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對生理功能的損傷:肺通氣減少,肺功能減弱,文獻報告,肥胖兒童的肺活量明顯低于正常兒童;肥胖額外增加的組織需要更多的血液供應,使循環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心輸出量增大,心臟負荷加重,血壓增高,心功能降低;內分泌紊亂,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肥胖者較正常人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相同水平,導致血糖增高;肥胖使運動減少,而靜坐作業又加重了脂肪的堆積,使肥胖者更加肥胖,形成惡性循環。
(2)心理障礙:肥胖兒童自我意識受損,缺乏自信,自卑,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心理障礙使肥胖兒童的活動范圍受限,運動量更為減少,加重了生理功能的損傷。
(3)成年期疾病的危險因素:肥胖不但影響兒童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也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險因素。肥胖與高血壓的關系最為密切,我國6~14歲兒童的高血壓病患病率已達3.2%;肥胖與代謝失衡的關系也是比較肯定的,脂代謝失衡是形成冠心病的重要基礎,對日本兒童的研究資料顯示,肥胖兒童血脂水平異常檢出率達到28.6%,而正常兒童異常檢出率只有14.1%;對40例單純性肥胖兒童的調查表明,脂肪肝發生率高達38%;肥胖對胰島素代謝的影響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成年期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40歲年齡段發生心肌梗塞已不少見。兒童期肥胖與成年后肥胖的關系,報告的資料不完全一致,多數報告傾向于肥胖的兒童將成為成年期的肥胖者,幾率約為25%~75%。
3、兒童青少年運動能力下降
全國性的大中小學生體質調查研究資料表明,2000年與1985年比較,15年來兒童青少年的運動能力,除速度能力外大都呈下降趨勢,尤其是耐力呈現持續下降。若以2000年與1995年比較,各項運動能力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運動能力的下降涉及許多因素,但與營養素的供給也不無關系。
二、兒童營養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智力、體格及體力的發展將深刻的影響到中華民族的素質。在兒童青少年營養問題中存在的營養缺乏與營養失衡的雙峰現象,對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嚴重的威脅。營養缺乏與營養失衡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從兩個方面削弱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降低,一方面將直接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各種疾病的發生,既增加了家庭的負擔和社會的壓力,也進一步削弱自身的健康水平,這些都嚴重影響著我國四化建設后備人才的培養,制約著科學技術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農村兒童青少年的營養和健康狀況中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更大的關注。目前,國家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和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正在開展的面粉、大米等主食營養強化工作,這是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對此,應當積極廣泛的宣傳營養強化食品與城鄉居民健康的重要意義,并將營養強化食品推廣普及到農村,并且讓廣大農村的中小學生都能吃到營養強化食品。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