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食療來治療缺鋅問題
通過食療來治療缺鋅問題。中國人喜歡食補,用飲食來達到治療一些疾病。孩子缺鋅是常事,建議家長通過食療來治療缺鋅問題。
通過食療來治療缺鋅問題—面食比米更有助鋅的吸收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技師周迎春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唐瓊華向記者介紹,鋅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參與40多種金屬酶的合成,與200多種酶的生物活性有關,參與免疫系統形成、穩定調節及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目前WHO已確認的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鋅占第一位。人類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鋅都是必需的。對于生長發育期的小寶寶,鋅尤為重要。
不少父母可能對此感到困惑,“現在生活水平不低,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怎么會缺鋅呢?”唐瓊華分析說,這可能與我國的飲食習慣有關。在我國,大多數人主食吃米、吃面已經是一種習慣,但實際上,在米面中存在一種叫做植酸的物質,它能夠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影響鋅的正常吸收,少年兒童缺鋅就會影響正常發育。
不過,存在于主食中的植酸也有一個特點,如果把它發酵,植酸就會減少,不再對鋅的吸收產生影響。因此,吃饅頭、面包就比吃米飯更有利于鋅的吸收。在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就能看到很明顯的對比:習慣吃饅頭的北方人長得比較高,而習慣吃米飯的南方人則相對矮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跟鋅的攝入量有關。所以建議一些家中習慣吃米的,可以定期讓孩子吃些面食。
通過食療來治療缺鋅問題—輕度缺鋅食補更合適
市面上有不少關于補鋅的保健品、藥品,周迎春和唐瓊華提醒家長,不要隨便買來給孩子吃。當孩子缺鋅不嚴重時,藥補不如食補,最好的方法是多吃貝殼類海產品、紅肉、動物肝臟、干果和谷類胚芽等富含鋅的食物,例如生蠔,每百克含鋅71.2毫克,動物肝的鋅含量約為每百克11.25毫克,都可補充每日所需。只有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明顯缺鋅的寶寶,方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硫酸鋅糖漿或葡萄糖酸鋅等制劑。一般用藥限定時間,不可超過2—4個月,復查正常后應及時停藥。鋅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距甚小,若使用不當,很容易導致過量,誘發缺鐵、缺銅、貧血等一系列病癥。
媽媽們可要注意了,鋅過多或鋅過少對寶寶都是有害的,現在,孩子的成長已進入科學育兒階段,媽媽們的育兒觀一定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缺鋅在我國并非個例
周迎春還提到,缺鋅是孩子一個較常見的問題,據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顯示:我國兒童的缺鋅比例為39%!在被調查的31個省市自治區,60%的兒童每日攝入的鋅不足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量的一半。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專業營養研究機構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的最新調查結果也表明,我國少年兒童的缺鋅率達60%!數據表明:每2個中國兒童就有1個為鋅缺乏或攝入量不足!
通過食療來治療缺鋅問題,這就需要媽媽們在平時更加注意孩子的飲食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