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居家的三種常見意外傷害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對我們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家更讓我們覺得安全和舒適的地方了。不過對于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家中同樣也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學齡前期的孩子,在家中出現意外傷害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是因為我們家中的安全問題實在太多了么?其實從根本上來講并不是這樣的。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對于科學的育兒知識了解太少,所以不知道該如何防范這些安全問題。孩子居家通常主要有三類安全問題,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
1、燒燙傷 最近一年來,該院收治的六七百名嚴重燙傷的孩子中,只有一個孩子傷后用冷水沖淋,因此傷好得特別快,第三天就出了院。
春節,家里往往人多事雜,開水、熱湯、玩火等均可能造成孩子燒燙傷。家長一定要將家中的熱水瓶、熱茶杯放到離小孩較遠的地方,也不要從孩子身后上菜。小面積、輕度燙傷,可用自來冷水沖5-10分鐘進行觀察,如果局部稍微紅腫或起單個水泡,可在家處理;如果大面積燙傷,則用干凈濕毛巾包裹傷口并盡快送醫,注意不要在上面涂抹任何治療燒燙傷藥品。
2、動物咬傷 過年了,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到鄉下走親戚。去年,10歲的阿泰回鄉下時,一不留意,就被村里的大黃狗盯上了。在春節,孩子被寵物抓傷、咬傷的現象時有發生。
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養寵物。一旦小孩受到寵物傷害,要及時處理傷口,可用肥皂水反復沖洗,用酒精、絡合碘消毒,一般情況下,傷口最好不縫合、不包扎、不涂軟膏,傷口較大較深、出血不止,應立即到醫院處理。不論是抓傷還是咬傷,都建議到醫院盡早注射狂犬疫苗。
2、游戲 大年初三,某急診科接診了一名外傷患兒,患兒軒軒和媽媽一同到公園玩耍,蕩秋千正高興時,媽媽到一旁接了個電話,話沒講完,只聽“哎喲”一聲,軒軒重重摔倒在地,左額部腫起一個大包,最后還住院觀察了兩天。
家長應幫孩子把握好戶外活動的度,確保孩子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活動。當出現摔傷時,不要急于搬動孩子,先仔細檢查受傷部位和傷情:如果孩子昏迷、嘔吐,則表明可能顱內受傷;傷在腰背部,則要測試雙下肢靈活度,判斷腰椎有無問題;傷在四肢,應看受傷肢體是否變形、輕移動是否疼痛加劇,如有上述表現就可能存在骨折。依據摔傷程度,搬運方法也有區別:如有嘔吐,應將孩子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如腰椎受傷,最好用硬木板搬運孩子;如四肢骨折,搬動前就要想辦法固定受傷肢體,并及時送醫。
實例往往能讓我們對某些事物引起更高的重視,所以在上面的內容之中我們對孩子居家的三種安全隱患進行了結合實例的說明,相信現在家長們對此的重視程度一定提高了吧。燒燙傷是孩子居家意外傷害的一個主要方面,要預防這種安全問題的出現,我們就要注意將可能造成燒燙傷的物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對于家中有寵物的家庭來說,防止動物咬傷也是很重要的。還有就是在和孩子做游戲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孩子弱小的身軀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