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好在35歲前生育“二孩兒”
自啟動“單獨二孩”政策后,在生育媽媽中,有剖宮產史的約占四成。一旦再次懷孕,孕早期一定要做B超排除瘢痕妊娠的情況。母嬰專家指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女性最好在35歲前生育“二孩兒”。
案例:子宮切口瘢痕厚度小于3毫米,莫冒險要“二孩兒”
38歲的張女士今年順利趕上了“二胎班車”,輕松懷上了二胎,然而剛剛“有喜”3個月的她就出現了流產先兆。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婦幼保健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這胎屬于“瘢痕妊娠”,由于子宮瘢痕處無法給孕卵提供足夠的營養、彈力,因此,這個孩子肯定保不住了。
小林今年28歲,“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后,她和丈夫決定再生一個。然而到醫院檢查后發現,她剖宮產疤痕厚度僅2.6毫米,如果再懷孕,肚子上的疤痕極有可能隨著胎兒長大而拉伸變薄,甚至于被撐破。醫生建議,最好別冒著生命危險生二胎。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三病區主任吳愛紅說,“單獨二孩”政策落地以來,近幾個月每周都會遇到一兩個頭胎剖宮產、不適合再懷孕的病例。“頭胎剖宮產,再次懷孕時,如果胚胎長在上次剖宮產的子宮切口瘢痕處,就容易發生絨毛與子宮肌層粘連、植入甚至子宮壁穿透,易引發子宮穿孔等風險。如果瘢痕厚度低于3毫米,很容易大出血。”吳愛紅說,“排除瘢痕妊娠后,孕36周后還要增加圍保次數,比如普通孕婦一周一次,那么你就要增加到3天一次。到孕38周時,即使身體沒有異常情況,也建議住院監測觀察,以便隨時了解子宮及胎兒的狀況,為生產做足準備。”
現狀:生頭胎,多數人怕疼選擇一剖了之
自啟動“單獨二孩”政策后,國家衛生計生委預計全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約為200萬。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再生育媽媽中,有剖宮產史的約占四成。
“一般來說,剖宮產兩年后疤痕就能長好可以繼續懷孕,不過也有特殊情況。因此,疤痕的存在對再次懷孕始終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吳愛紅說,在正常情況下,需要達到一定的醫學指征才能做剖宮產,如產婦產道不好、宮縮不好,或是胎兒過大、胎位不正、宮內缺氧等。但實際的情況是,很多人不想忍受生產過程中的疼痛,就選擇了剖宮產,從而導致剖宮產率越來越高,而頭胎剖宮產始終威脅著“二孩兒”的到來。
“很多媽媽在發生了二胎瘢痕妊娠后才會后悔,要是一胎時順產就好了。”吳愛紅建議,一般要在孕早期50天左右做B超看是否是瘢痕妊娠,一旦發生,就要終止妊娠。另外在孕晚期胎盤也有可能移動到疤痕上,并且深深扎進子宮,醫學上稱之為兇險型前置胎盤,常常面臨子宮切除、甚至產婦死亡的結局。
吳愛紅提醒,未生育但有生“二孩”打算的女性朋友,要慎重選擇第一次分娩的方式,最好不要因為怕疼而輕易選擇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