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講解全職媽媽的心理問題
現在一些生活水平較高的家庭,媽媽們都會專門留在家中,負責照看老人和孩子,我們稱之為“全職媽媽”。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全職媽媽這項工作很輕松,畢竟,它不需要每天上下班,承受工作的緊張壓力。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全職媽媽們也有自己的苦惱。下面,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全職媽媽們的心理問題!
全職媽媽的心理問題
房房的爸媽是一對建筑設計師,房房媽的早年記憶是父母粗暴簡單的教養方式,她痛恨過去的經歷,一結婚就與丈夫商量,將來要自己帶孩子。因而,一懷孕就特意在廣州為父母買了房子,送老人去頤養天年,不讓他們插手孩子的養育。
記者第一眼見到端莊、賢雅的房房媽媽溫柔地陪孩子玩時,感到她溫柔的表面還潛藏著一種緊張與壓抑。
不久之后的交談,她幾乎是脫口而出:“我太需要心理幫助了!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成長太難了!我們周圍可交流的人很少,丈夫早出晚歸,我的情緒常常從孩子身邊游離,常感到內心有一種很猙獰的情緒要爆發。
現在,這種情緒被孩子捉捕到了,成了他戲弄我的手段,經常逗我直到發怒,他覺得很好玩,F在,我驚奇地發現,我的脾氣竟跟我媽媽驚人地相像,這太可怕了!”
2歲的天天很聰明卻不合群,***媽44歲的梁女士臉上也少有笑容。***媽會向人津津樂道兒子話說得早、數數早、認字早,對于兒子的情商不高,她焦慮也無奈。9月,她把天天送進了幼兒園,每天母子分離的時刻,孩子哭大人愁,她說沒有辦法,孩子在家太淘氣,她已經快被折騰瘋了,只好由保育機構來教育。
天天有個哥哥。***媽說,養大兒子沒有這么費力,也因為付出少感覺虧欠了孩子,所以對小兒子格外用心。本來希望做全職母親給孩子提供更安全溫暖的成長環境,但事與愿違,父母心理準備不足,使他們無法解決孩子成長關鍵期的問題,導致局面失控。
按照兒童心理發展規律,認為孩子3歲上幼兒園較科學,過早會因孩子心理尚不成熟導致缺乏安全感,帶來終身傷害。記者在采訪一些過早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全職媽媽時發現,她們往往自身的心性就不成熟,沒能解決好孩子每個成長關鍵期出現的問題,父母心智不成熟,雖然全職陪伴也只是事倍功半。
其實,做一個全職媽媽需要很高的文化教養和心理素質。在西方,全職媽媽扮演的角色被總結歸納為:管家、托兒所教師、廚師、電腦操作員、洗衣工、看門人、設備經理、貨車司機、首席執行官以及心理學家等。
這種綜合性的角色需要超強能力才能駕馭的好,遠不是單純的職場角色所能比。我們由此不難理解,那些當初想著陪伴孩子成長的漂亮媽媽,因為準備不足,很快變成身心俱疲的黃臉婆的過程。
雖然在懷孕期間,媽媽們受到家庭和醫療及一些社會機構無微不致的關心,但當孩子呱呱落地后,媽媽們的地位就從公主變成了女仆,一切都是圍繞孩子轉。無數的案例一再證明,沒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媽媽,不可能有一個陽光的孩子和一個健康的家庭。
積極干預修正心理問題
據調查,我國有1.6億人有精神障礙問題。專家介紹說,一般的心理問題每個人在人生的一些特殊時期都可能出現,只要通過一定的積極干預與治療是可以痊愈的。
目前,我國的非盈利性心理幫助機構的成長與發展還處在幼稚期,數量少、質量較弱,與社會需求相比還太少,而商業化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機構的收費高昂,動輒每小時300元~800元甚至于更高。
記者注意到,一些民間組織正積極從心理學、教育學與家庭幫助等多種渠道,幫助母親們提高心理素質。
事實證明,各種人格缺陷、婚姻問題、子女教育問題,都影響到我們的社會細胞——家庭的質量。因而,重塑母親的角色內涵,對于提高養育水平,幫助家庭成長,促進兩性和諧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通過以上的小編的介紹,各位媽媽們可以從真實的例子中吸取很多經驗,其實,全職媽媽比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畢竟,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但是,期望越高,相應的對全職媽媽們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全職媽媽們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好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成功的走在育兒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