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紛紛涌入健康賽道,與專業診斷的距離還有多遠?
報道,近年來,蘋果、三星,以及華米OV等手機大廠布局可穿戴設備的步伐明顯加速,其中智能手表大力進軍健康領域則成為了經濟發展下大眾健康意識提升的象征,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縮影,尤其是新冠疫情爆發后,健康預防及檢測更是再次走入大眾視野。
Global Market Monitor調查顯示,在智能手表的功能中,多數用戶對于健康檢測的關注度遠超通話、視頻、定位等功能,更有超過七成的消費者在選購時,會優先考慮產品健康檢測功能的完整性。然而,市面上具備血氧、心率、睡眠監測等健康功能的智能手表,能否真正代替醫療檢測,其數據的準確性又有多高?
手機品牌涌入健康賽道
據Counterpoint報告顯示,2021年Q2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7%,從廠商排名來看,蘋果以27%的市場份額穩坐頭把交椅,華為以9.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不過華為也是TOP5廠商中出貨量唯一下滑的公司;排在第三位的是市場份額7.6%的三星,得益于Galaxy Watch 3和Watch Active 2的普及,三星出貨量同比大增43%。此外,IMOO和Garmin分別以6.0%和5.8%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有分析師指出,Apple Watch在全球智能手表用戶中占據著最大份額,而美國仍是蘋果手表的主要市場,配售率達到近30%。
在Apple Watch賺得盆滿缽滿之際,越來越多的手機品牌和OEM廠商也紛紛入局智能手表市場。
11月17日,在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全新智能穿戴產品WATCH GT 3,在健康監測方面,該款產品搭配 Truseen?5.0+,提供全天候心率、睡眠等多維度健康管理,還支持全天候血氧監測,后續升級支持高原血氧監測,同時華為還加入健康三葉草功能幫助用戶養成健康習慣。
10月12日,華米科技推出智能手表Amazfit GTR 3和GTS 3系列,可測量心率、血氧、壓力和呼吸速率,支持房顫心律失常自動甄別、夜間睡眠質量分析、零星小睡記錄等健康功能。
9月27日,支持雙頻 GPS、全天候血氧檢測、睡眠、心率監測和女性健康的小米Watch Color 2發布。
此外,市面上已發布的智能手表品牌還包括三星、OPPO、vivo、榮耀、魅族、realme、佳明、Amazfit、小天才等。而在功能上,目前已知的智能手表均已具備實時收發信息/來電、上網、快捷支付、娛樂以及運動和健康等功能,在健康領域,主要是支持血氧、心率、睡眠監測等功能。
產業鏈人士認為,在同等價位的產品中,基本功能的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而個體差異化卻并不明顯。進一步來說,盡管主流智能手表涵蓋的基本健康功能都很相似且全面,但數據和算法的準確度仍有待提升,目前得出的數據也僅供參考,并不具備醫學依據。
“專業測量”還是“僅供參考”?
既然無法和專業醫療檢測設備媲美,那么手機品牌廠商為何仍樂此不疲的不斷探索健康領域?最終數據究竟與專業診斷的距離有多遠?
如果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產品作為智能手機功能或屏幕的拓展,這無疑將大大增強用戶體驗和使用的便攜性,而健康功能更是賦予了可穿戴產品實際性意義,也給了消費者“非買不可”的理由。如今,做到對心率、睡眠等指標檢測幾乎是所有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手環的標配,在檢測到用戶的體征數據后,再上傳至大數據平臺進行整理,最后分析得出結果,并出具健康評估報告。
不過,觀察市場發現,品牌商顯然并不滿足于“人人都有”的功能,紛紛開始向血壓、血糖等更復雜、更專業化的功能邁進。事實上,隨時貼身攜帶并可收集體征數據的特征,也的確讓智能手表成為了最適合進軍個人健康領域的電子設備載體。
具體來看,三星2020年發布的Galaxy Watch 3已支持血壓和心電圖監測;華為HUAWEI WATCH 3系列搭載了血糖檢測功能,不過并不能直接測量,還需購買第三方帶有微創式傳感器的血糖儀。2020年9月OPPO推出的OPPO Watch ECG,獲得了M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認證,支持專業級心臟守護。
除了向健康功能的縱深探索,智能手表品牌商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也日益頻繁。
11月22日,華米科技宣布,旗下智能手表Amazfit躍我GTR3 Pro正式上線血壓篩查研究項目,項目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聯合開展;OPPO則宣布與阜外醫院共同開展《高血壓防控研究》,旨在通過醫學結合OPPO的智能硬件和移動應用對高血壓人群提供生活方式的干預措施。
前段時間,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微博發文稱,華為首款可以測量血壓的智能手表已通過醫療器械注冊檢驗,下一步將聯合專業醫療機構開啟注冊臨床試驗,預計在下半年將正式上市。不過,如文章開始時所述,華為此次的發布會上并未出現該款產品。
無論是血糖還是血壓監測,從目前已發布的智能手表來看,依舊受限于額外設備,實現完整功能均需配備第三方儀器使用或校準。同時,相比專業檢測設備,智能手表較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例如信號干擾、設備未能緊密貼合皮膚、電量等因素,致使數據結果出現偏差。
隨著智能手表的廣泛應用,隨之而來的還包括數據隱私及安全、檢測結果偏差、醫療機構認證、用戶心理接受和信任度等問題,正因如此,“本品非醫療器械,測量數據和結果僅供參考,不可用于任何醫療相關用途。”這句話依舊出現在智能手表說明書或詳情頁中,而這也反映出現時智能手表發力健康醫療領域的掣肘仍在。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技術推動以及市場的激烈競爭下,各行業間的邊界正日益打破,開放、多元的協同合作始終是長期議題。未來,包括智能手表在內的可穿戴類產品依舊是心血管等疾病早期診斷發現的重要途徑之一,盡早發現并實時監測都將成為該產品未來發展的技術趨勢。(日新)
,九州捭闔錄,靠比較軟件免費下載,樁樁作品集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17450.html- 標簽:,春嬌與志明 下載,青絲 樊落,經典愛情文章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
智能手表紛紛涌入健康賽道,與專業診斷的距離還有多遠?
報道,近年來,蘋果、三星,以及華米OV等手機大廠布局可穿戴設備的步伐明顯加速,其中智能手表大力進軍健康領域則成為了經濟發…
-
每日精選︱10月中國手機銷量iPhone登頂小米暴跌;蘋果AR或帶動市場發展
根據CINNO Research的研究報告,10月中國手機市場蘋果銷量登頂,除榮耀外的國產手機廠商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小米降幅…
- 【IPO價值觀】存貨及應收賬款劇增,好上好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 六淳智能首輪問詢回復:人工及制造費用上升致材料成本占比下降
- 網絡IC分銷商Wi-Fi 5 SoC訂單看至明年上半年
- 【芯觀點】搶抓產業迸發機遇,中國功率半導體勢如破竹
- 中國大陸限電措施會提振LCD面板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