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搶”別人的玩具?不一定就是自私和霸道,而是...
近日有關(guān)于霧鎖南洋的話題受到了許多網(wǎng)友們的關(guān)注,大多數(shù)網(wǎng)友都想要知道霧鎖南洋問題的具體情況,那么關(guān)于霧鎖南洋的相關(guān)信息,小編也是在網(wǎng)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關(guān)的信息,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的與霧鎖南洋問題相關(guān)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霧鎖南洋這個話題的相關(guān)信息了,希望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這些新聞大家能夠感興趣哦。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個家庭的孩子玩具都特別多,就拿我家3歲男寶來說,足球、籃球、乒乓球各種球類10+個;消防車、公交車、賽車各種車類模型不下30輛,更不用說其他種類的玩具了,簡直就是玩具王國。
盡管如此,孩子出門在外,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還是兩眼放光,一定會哭著吵著說“我要他的玩具”,有時候別人的玩具跟他自己的幾乎一樣,可仍然覺得別人的玩具更香。
大多數(shù)時候,別的家長都會主動說服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讓給他,可還沒玩2分鐘,他又“盯”上了另外一個小朋友手里的玩具。
然而,獲得別人玩具的體驗并不會常常成功,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不愿意給,然后一個上去搶、另一個抱著不撒手的“較量”就開始了。最后,不管誰贏,一定是搞得兩個孩子都哭哭啼啼地收場。
如果,你家的孩子開始出現(xiàn)以上情況,那么,恭喜你!說明你家孩子長大了。
01 “不給,是我的”:這不代表自私
鄰居家的寶寶奇奇兩歲半了,越來越喜歡到外面去玩,家里是呆不住的?,F(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爸爸媽媽都特別注意奇奇的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交代幫忙帶娃的外婆每天都要帶奇奇下樓跟小區(qū)其他的鄰居小朋友玩。
可是近幾天,奇奇的父母特別苦惱。原來,外婆天天回來告狀:“奇奇現(xiàn)在老搶別人的玩具,自己手里的玩具也不愿意給別人分享,交換都不行,誰一拿,就會立刻說‘這是我的’,把別人的搶過來也說‘我的’,強行占為己有?!?/p>
久而久之,小區(qū)的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奇奇玩了,大人也都有意無意帶著自己的寶寶躲開,現(xiàn)在,奇奇和外婆在小區(qū)玩時顯得很孤單。
其實,孩子2歲左右,正是他們進入自我意識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時期,大多數(shù)家長沒有深層次的挖掘孩子“不聽話”背后的原因,就很習慣性地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定義為“自私”。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孩子并不代表“自私”,而是“自我”的表現(xiàn)。
《捕捉0-6歲兒童敏感期》里就明確指出:“自私,是指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我們選擇了損害他人的利益,去滿足自己的利益;而自我,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才2歲半的孩子,哪里能知道自私。孩子在一出生時,是根本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渾然一體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構(gòu)建的過程,在這個構(gòu)建的過程中,最初就是通過“占有”屬于自己的東西來區(qū)分“我的”和“他的”。
當孩子占有了自己的東西,宣誓主權(quán),讓他知道這個東西完全屬于他的,他才有安全感,他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
此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應(yīng)該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切記嚴加管教去譴責孩子的行為,應(yīng)引導(dǎo)孩子學會支配自己的東西,鼓勵孩子學會歸還別人東西。在引導(dǎo)過程中,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權(quán)利,讓孩子自己做任何決定。
這樣,孩子內(nèi)心的“自我”就會強大起來,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獲得充足,自我意識、性格以及人格都會得到健康發(fā)展。
02 “搶”小朋友的玩具:只是喜歡,不是霸道
3歲半的湯圓喜歡和三歲的表弟嘟嘟一起玩,但每次看到嘟嘟拿個什么玩具,都要去“搶”過來,搶不過來就打,搞得后來嘟嘟表弟不想和湯圓玩了,一問為什么,嘟嘟就回答“湯圓老搶我的玩具”,雙方的媽媽都哭笑不得,雖然湯圓媽媽曾多次教育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收效甚微。
其實,孩子的“占有欲”,也是其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正常現(xiàn)象。別人的東西多是新鮮的,自己沒有的,他當讓想要了,“只要我喜歡,就是我的”,這完全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后的本能行為,并無惡意。
所以,家長們不必太緊張,更不要武斷下結(jié)論,給孩子貼標簽:這孩子太霸道了,沒人喜歡跟你玩。關(guān)鍵是家長一定要善于利用這個時機,教會孩子如何通過正面積極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并獲得友誼。
湯圓媽媽在教育過程中,常常會說:“寶寶,媽媽知道你只是很喜歡跟嘟嘟玩,所以他的玩具你也想玩對不對?但是我們的‘喜歡’可以換一種方式呀。比如你可以用自己手里的車車跟他交換你想玩的籃球,如果嘟嘟也不想玩車車,你可以征求嘟嘟的同意,問他可不可以讓你也玩一下吧?!?/p>
這種引導(dǎo)過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既能讓孩子明白“喜歡”的真正含義,又教會了孩子與同伴交流的社交技巧,讓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更加輕松愉快。
03 分享和交換玩具:是孩子人際關(guān)系的開端
3歲的西西從幼兒園放學回到家,向媽媽炫耀:“媽媽媽媽,快看,我有一朵漂亮的小紅花?!眿寢屢豢?,是一張畫著小紅花的貼畫紙,好奇地問道:“誰送給你的呀?”西西得意地答道:“和心心交換的,我把頭上的蝴蝶結(jié)給她了?!?/p>
媽媽聽了,立刻皺眉道:“你傻不傻呀,蝴蝶結(jié)是姑姑從國外給你買的,很貴的,可以買不知多少小紅花了,你這孩子,缺心眼嗎?”
西西聽了,很不開心地撅著嘴,忍住沒哭出來,臉上的表情夾雜著茫然無措。
分享和交換是孩子之間的一種人際交往行為。最初,孩子會通過贈送零食和玩具贏得其他小朋友的新玩具,或者獲得參與一起玩耍的機會,從而贏得友情。
但孩子之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上述西西的情況——不平等交換。比如,一個洋娃娃換一個石頭,一輛車模型換一本破舊的繪本。由于物品價值不同,有昂貴,也有廉價。于是,一些父母對孩子的“不平等交換”行為產(chǎn)生質(zhì)疑,輕則呵斥,重則打罵。
為什么覺得不平等?是因為大人眼中的金錢標準。可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眼里,是沒有金錢概念的,但他有自己的衡量標準。他們交換的理由就是:這是對方最喜歡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這種交換就是合理的。
如果,父母因為覺得自己孩子“吃虧”或者“占便宜”了,在孩子面前消極評價他的這種行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受騙了,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因此,我們不要以大人的偏見去看待孩子的交換和分享行為,更不要用“傻”、“笨”之類的詞語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告訴孩子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交換過程中也不要后悔,不能因為玩了幾分鐘不想玩了就反悔,讓孩子學會做一個說話算話的人。
如果有條件,父母還可以為孩子多創(chuàng)造交換和分享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用交換和分享的方式,為自己贏得友誼。
寫在最后
孩子的成長不是“小雞變公雞”式的直線發(fā)展,而是“丑小鴨變白天鵝”式的“完美蛻變”。
抓住孩子成長階段中每一個敏感時期,將每一次父母認為的不好行為,都作為父母自己和孩子的成長契機,就一定可以讓孩子的身心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http://www.cityruyi.com/lm-3/lm-1/5437.html- 標簽:霧鎖南洋
- 編輯:馬可
- 相關(guān)文章
-
孩子愛“搶”別人的玩具?不一定就是自私和霸道,而是...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個家庭的孩子玩具都特別多,就拿我家3歲男寶來說,足球、籃球、乒乓球各種球類10+個;消防車、公交車、賽車各種車類…
-
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以后很難有出息,別不信
父母都想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孩子,而培養(yǎng)高情商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教會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是兒童早期…
- Switch OLED官方Q&A 新版Switch與舊版配件是否通用?
- 新款Switch OLED上架任天堂官網(wǎng) 除了性能全面升級
- 質(zhì)量效應(yīng)人氣角色塔莉佐拉 質(zhì)量效應(yīng)人氣角色塔莉佐拉等身枕套
- 企鵝版《收獲日》上架Steam 企鵝超可愛但Bug也不少
- 索尼或?qū)⒔谛际召彙稅耗е辏褐刂瓢妗烽_發(fā)商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