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app健康類雜志哪個好心理健康教材電子版
體育運動、大眾健身就是治未病的“上醫”,而體醫結合,以體育運動的方式代替或部分代替醫療,這是使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康復人群迅速回歸健康的有效途徑
體育運動、大眾健身就是治未病的“上醫”,而體醫結合,以體育運動的方式代替或部分代替醫療,這是使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康復人群迅速回歸健康的有效途徑。
2016年10月25日,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這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健康中國也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綱要》把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的全服務鏈條作為大醫療服務的關鍵提出,將重心由“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變到“以健康促進為中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人民群眾健康。
一方面,中國疾病譜已經發生變化,多發疾病從傳染病變成了生活方式病即慢性病。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運動、大眾健身就是治未病的“上醫”,而體醫結合,以體育運動的方式代替或部分代替醫療,這是使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康復人群迅速回歸健康的有效途徑。
另一方面,中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健康生活app,分布也不均衡,雖然政府對醫療衛生費用的投入比例在明顯增加,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國民大病經濟負擔仍然比較重。而數據顯示:前端運動健康投資增加1美元,后端的醫療投資就能節約2.94美元;還有一個經典的研究數據:1美元的運動投入,相當于節約10美元的預防,相當于節約100美元的治療。全民健身作為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將預防疾病的關口前移,可以減輕后端醫療系統的壓力、同時緩解巨大的醫療衛生支出壓力。
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則是對體育事業的重新審視和更高要求。新的一年里,如何推動完善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如何發揮全民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作用?《環球》雜志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劉國永。
《環球》雜志:《綱要》確立了“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大衛生觀”,你認為這種轉變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
劉國永:通過參與《綱要》的制定,包括參加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健康中國首先要從認識上來看,健康中國講的是一個大健康和全健康的概念。
所謂大健康,很多老百姓覺得健康中國就是醫療中國、衛生中國,但是實質上遠遠不止這些。中央在籌備這次會議的時候為什么是雙組長制?由國家衛計委的李斌主任和國家體育總局原局長劉鵬同志作為雙組長來籌備這次會議,這就能夠體現出中央的導向性:治病還要防病,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大健康就是健康的人民、健康的環境、健康的經濟、健康的社會。這次中央明確提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生命全周期全過程干預,全生命周期面向全體人民融入全部政策,這是一個全面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全面健康是三位一體: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健康,我認為還要加上道德健康,它是四位一體的全面健康概念。為什么要加一個道德健康?因為這個更加具有中國特色,其實世界衛生組織一些心理健康的指標里面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屬于道德范疇的,我覺得道德健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層面,它是一個導向性的東西。
《環球》雜志:從已經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來看,這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涉及的部門眾多,其中體育部門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將如何推進健康中國的落地?
劉國永:體育到底能夠在健康中國中發揮什么作用,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也是在學習貫徹《綱要》精神中避不開的一個問題。體育部門的作用是要提倡積極健康、主動健康、非醫療干預健康。
如果用一條橫軸來代表一個人的生命全周期,那么以健康為中心,體育側重在前端,叫前端要地,醫療衛生在后端,但都是圍繞健康。
但是體育能夠貫穿全過程,從前端來說,我們對健康人群要普及健康科學知識,讓更多的人通過體育運動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這是非常重要的;從后端來說,我們還可以發揮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比如說,通過運動讓患者早日恢復健康,這也恰恰是我們現在健康體系比較缺乏的。傳統上對治療這一塊比較重視,康復的手段比較單一健康類雜志哪個好,但事實上運動康復是很有效的方法,這個是全球形成共識的。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延長人的生命周期,特別是健康生命周期,所以體育還要和養老積極地融合起來。很多人有生命體征但在病床上活了十多年,生存質量很差,我們就是要讓每一個老百姓有尊嚴、體面地活著。實際上運動促進健康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我剛才分析健康是四位一體,恰恰這四位一體運動都是全干預的:增強體質、調節心理、融入社會、引導一種公平價值觀,這是體育的教育功能。所以中央為什么這么重視體育,要發揮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方面的作用,我覺得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環球》雜志:在“大健康”視野下,體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體健康,如何促進體育與健康生活方式融合,形成體醫結合的局面?
劉國永:要以健康為中心,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總已經點題了,那么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下一步要怎么去破這個題,也就是我們要如何落地。我們認真學習以后,大概形成了以下的思路想法:
第一點,我們要對全民健身重新定義、重新認識,要從健康的高度,以全民健康為中心來重新思考全民健身。過去我們的全民健身工作局限在體育系統內、體育行業內,局限在一些具體的運動項目當中,一說全民健康,好像就是廣場舞,打打球,跑跑步,而總的講話一下就擴大了全民健身的內涵和外延,我們不光是全民健身還要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還要發揮它的社會功能,讓更多的老百姓開心地融入這個社會、促進社會的和諧、促進家庭的和諧。這樣一來就把對全民健康的認識、全民健康的定位提高了,拓展了工作的領域和平臺,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健康生活app。
第二點,我們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從理念上融合,通過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最后達到全面小康,那么衛生、教育、體育、環保、科技,和健康是一個什么關系,我們都要把它理清楚,理清楚的目的是要各自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和位置。
劉國永:我自己按照生命周期和人群把它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健康人群,第二個叫亞健康人群,第三個是慢性病人群,第四個是需要康復人群,第五是養老人群。
對健康人群,我們主要是傳播健康的理念知識,提高健康素養,通過體育運動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不要讓健康人群在得病之后才知道運動的可貴。
對亞健康人群,我們要通過運動進行調節干預,這也是目前我們工作的重點。有數據顯示現在80%的人群都屬于亞健康人群,也就是介于健康和非健康之間的這群人,通過體質測試、開具運動處方進行運動干預對這類人群非常有效,一旦通過運動干預以后,很快就能把臨界點降下來。
對慢性病人群,我們提出要單病種干預。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統計:人的健康與長壽中,遺傳因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占8%,氣象條件占7%,而最常見和最重要的60%取決于生活方式和行為嗜好。現在慢性病是最大的殺手,而全球研究的結果是久坐不動是形成慢性病的最大因素,全球所有慢性病的誘因都是久坐不動,從這個角度看,推廣全民健身運動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運動干預心臟病、運動干預高血壓、運動干預糖尿病,要有運動干預各種慢性病的處方,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一定要因人而異,講科學,它是個性化的。
對需要康復的人群,運動康復作為康復醫學的一個分支,在運動損傷、術后康復和非手術身體功能恢復中,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對養老人群,我們要在積極老齡化方面發揮作用。首先要發揮各地老年體育協會的作用,其次要組織老年人廣泛開展適合他們的體育健身活動,最后要在各種養老機構、養老場所、醫療機構中增加體育設施和健身指導。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對運動的認識有誤區,以為拿個手機在那兒晃悠,比步數就是運動了,其實不然。每周運動三次,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心率要達到個人最大心率的70%),也就是我們說的三三七,這樣的運動才能對你的體能產生影響,才能保證體能得到提高,另外還要重視力量訓練。
劉國永:是的,比如作為體醫結合具體體現的“運動處方”(Preion Exercise),其概念自1954年就在國外提出,世界衛生組織于1969年開始使用運動處方術語,在國外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相對成熟的學科。但在中國,現在的問題是醫生不懂運動健康,搞體育健身的也缺乏基本的醫療知識。比如醫生檢查完之后通常就說要多運動,去哪兒運動?怎么運動?誰來監測?這就是我們體育要跟上的一個環節,而這又涉及到人才,誰會開運動處方?怎么開?誰允許他開?運動處方的標準是什么?處方庫是什么?
另外,運動要干預慢性病,但它是個性化的,這就更需要專業化的服務,比如心臟病(患者)的健身房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樣。所以醫生需要培訓,要懂得專業的運動處方。另一方面健身器材要和物聯網聯合起來,能被檢測、記錄,這樣才能保證運動處方是有效的。但是各個病的干預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慢性病干預這一塊非常重要也非常復雜。
《環球》雜志:健康中國建設是一個全局性心理健康教材電子版、整體性、跨部門的系統工程,如何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劉國永:沒錯。比如有病人群的病后康復,現在是體育有體育的政策,衛計委有衛計委的政策,大家是分開的,下一步我們商量,要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來打通這一通道。比如說報銷制度,現在醫保是鼓勵住院才報銷,不住院不給報銷,這個制度是否可以改革?為什么那么多病床還是不夠用,就是因為醫保鼓勵小病大養。如果將來預防這一塊,比如參加體質監測也可以納入醫保,這樣效率一下就上來了。目前江蘇10個省轄市試行“醫保健身一”政策,推動健康關口前移,這就是政策上的積極效應。
我們現在的醫保制度,康復這一塊也不能報銷。所以我們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先從政策上把它打通,把保健康復甚至養老整個鏈條加長了,實際上是花很少的錢解決很大的問題,這就叫體醫深度融合。
具體來講,我們下一步可能有這么幾個抓手:第一是我們群體司跟衛計委疾控局已經建立了工作機制,把各方面的資源全部整合起來,大家一起研究,這就是一種融合;第二在政策上進行融合,健康城市、健康家庭、健康學校要把體育放進去,加大體育比重,這樣我們才能拉長體育健康的生命周期;第三,我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院校運動醫學專業畢業的一些學生,要加強醫療知識的掌握,能看懂體檢表看懂醫療數據,同時讓社區醫生和家庭醫生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讓他們能開一些基本的運動處方。這又涉及人才隊伍的培養。因此下一步我們也會和教育部門聯動。
另外,國務院已經建立了一個國務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一共29個單位健康生活app,一起研究全民健身的問題。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這是“十三五”期間全民健身工作的總體規劃和行動指南,現在正在給各個部委分工,給教育部門分的就是這個,要讓他們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健康類雜志哪個好、專業建設上補齊這個短板。
劉國永:體育部門原來主要是為競技體育服務的,現在我們除了競技體育外還要為大眾服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快人才培養,普及健康知識等等。比如說,我們今年還要專門出臺中國育活動指南,還要加大國民體質測試的普及力度。
國民體質監測我們有一套系統,十一項指標測試完了以后能告訴你的體力年齡是多少,這些東西我們要普及,身體有什么問題先不要到醫院去,先到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測一下,我們不能開藥但是可以開運動處方。現在要把這套系統和醫院、社區、體檢中心掛鉤,將來每個人的體檢報告中不能只有疾病數據,還要有體育健康的數據。另外還要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多建一些能健身的場地,能跑步的步道。
體育設施這部分,今年1月20日,我們剛剛跟發改委印發了“十三五”時期公共體育普及工程實施方案,這里面就提出了建設目標、建設任務、建設方式和資金來源等,各項任務的落實主要靠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體育作為民生工程,過去政府投入不夠,按照這個要求,我們將來有考核。我們正在研究全民健身計劃督查辦法,要去督查,要有指標,要有考核,考核結果納入政績評價,通過這些方法來落實。
劉國永:近年來,社會力量興辦全民健身逐漸增多,特別是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和《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以來,全民健身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源心理健康教材電子版。這其中,以李寧體育園為代表的一批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的典型不斷涌現,PPP模式也已逐步浮出水面,成為未來全民健身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們現正在想下一步提出一個目標,今年就開始,全國600多個城市,都要建一所體育公園,這種就是要大量利用社會資本,政府是保基本,那些大的運動公園休閑場所等都需要依靠社會資本。
“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創建一批運動休閑城市,還要搞體育強縣的創建,將來要考核你這個縣是不是體育強縣,就是要有完備的設施,要有大量的體育組織,老百姓身邊要有大量的體育活動,關鍵是我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要達到一定的比例,還要看老百姓通過體育干預,健康生命達到一個什么程度。
通過創建運動休閑城市、體育強縣、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和體育公園健康類雜志哪個好,讓全體中國人民能夠真正地動起來,健康中國的關鍵是要“動”起來,體育讓生活更美好,運動讓生活更幸福健康類雜志哪個好!就是要讓這些理念家喻戶曉。
- 標簽:《健康中國》雜志
- 編輯:劉欣榮
- 相關文章
-
中國健康網官方健康報刊雜志推薦
習總在慶祝中國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
-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女生量體重圖片關愛女性健康教育
設想一下:一個不愛活動的孩子,課上課放學業的壓力,糊口中碰到不高興的事,沒有渠道停止有用地排遣,一朝一夕,就會呈現不愛與人交換的…
- 月經對女性的影響全民健康管理平臺醫學健康雜志
- 39健康網熱量查詢《心理健康》手抄報生殖健康是什么
- 中醫養生與健康知識女性約會話題2023年11月15日
- 健康管理云平臺中國婦女網官方網站2023年11月15日
- 百度三九健康網中國健康管理師網站-生殖健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