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志愿 國內首個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川發布
在志愿者服務發展中,青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12月4日,四川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新聞通氣會在成都舉行。記者從現場獲悉,《四川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下簡稱《方案》)已于近日印發。
作為全國首個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這份《方案》有哪些特色亮點?一起跟隨記者來看看吧。
首批6座城市試點
青年志愿者服務制度改革啟動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匯聚社會資源、傳遞社會關愛的重要載體。當前,四川青年志愿服務工作仍存在體制機制滯后、政策激勵缺位等問題。
為進一步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四川發布全國首個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四川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方案》。
“《方案》既堅持了四川過去的有效做法,又學習借鑒了志愿服務先進地區的有益經驗。”團省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方案》在組織架構、服務領域、平臺運行等方面有諸多創新突破,為全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操作藍本。
當前,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記者了解到,此次試點工作,選擇成都、眉山、宜賓、瀘州、南充、攀枝花六個市為試點地區。試點內容在各個城市各有側重。例如,成都將側重開展社區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志愿服務,探索創新個性化服務機制;眉山將在城市治理和節水護河等志愿服務領域開展工作,創新志愿服務供需對接和時長記錄工作機制。
《方案》提出,到2020年,試點地區注冊青年志愿者人數將從現有的70萬人提升至100萬人,到2022年,人數超過200萬人。同時,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服務完善、充滿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務工作體系。
涉及19項內容
創新互聯網聯動機制及激勵政策
《方案》分為總體要求、試點任務、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四個部分,涉及19個方面。其中在組織架構、平臺運行、激勵機制、品牌運行等方面有創新突破。
《方案》提出,四川將重點實施“互聯網+志愿服務”,完善“志愿四川”網絡平臺,加快實現各級青年志愿服務信息系統與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政策共享。同時,探索以社區為依托的青年志愿服務基層網點建設,開展志愿服務需求收集,為實現志愿服務就近就便、自由參與創造條件。
在對外交流領域,四川青年志愿者服務將依托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平臺,加強與各省(區、市)間交流合作,深化港澳臺交流,積極參與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
同時,《方案》還強調了激勵政策。《方案》提出,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大中專院校在考試升學、人員招錄(聘)、干部選任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優秀志愿者;在推動現有政策落實基礎上,在公共住房、教育醫療、創業就業等領域,推出公租房優先保障、就診“綠色通道”、景區票價及交通票價優惠等激勵措施。
志愿服務步入專業化
四川青年志愿者學院揭牌成立
在會議現場,共青團四川省委與省監獄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就共同開展“青春志愿·迷途導航”社會幫教志愿服務專業項目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為三支專業志愿服務隊授旗。
今后,三方將探索通過組織法律、醫療、藝術等方面的社會專業青年志愿者走進監獄、戒毒所等特殊場所,開展情緒疏導、技能培養、社會融入等方面的志愿服務,組織干警以志愿者身份走進社區,常態化參與社區矯正、禁毒防艾、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務的雙向模式,引導志愿服務向特殊領域延伸,深度參與社會治理。
而作為探索青年志愿者培養的關鍵一步,四川青年志愿者學院也正式揭牌成立。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學院成立標志著四川省“一體兩翼三支撐”的省級青年志愿服務示范運行體系建設又向前邁出了堅實一步。學院將依托省團校現有的師資和陣地,專門針對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組織、青年志愿服務工作者開展培訓和理論研究,為我省青年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發展提供專業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羅田怡
四川省首批試點城市及試點內容
成都市:
開展社區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志愿服務,探索創新個性化服務機制,構建科學、完備的志愿服務評價激勵體系。
眉山市:
開展城市治理、節水護河等領域志愿服務,創新志愿服務供需對接和時長記錄工作機制,打造眉山青年志愿服務品牌。
宜賓市:
開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留守兒童關愛等領域志愿服務,優化提升“宜小青”志愿服務品牌。
瀘州市
: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特殊群體關愛、禁毒防艾和安全環保等領域志愿服務,推進“小桂花”志愿服務專業化發展。
南充市:
開展社區服務、留守兒童關愛、特殊人群社會融入等領域志愿服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務品牌。
攀枝花市:
開展康養醫療、生態環保等領域志愿服務,推出與“康養+”相匹配的志愿服務品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