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本報評論員
民生是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也是社會進步的試金石。深入學習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越是在困難增多、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要注意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期待,聚焦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領域,著力破解群眾急難愁盼之事,發揮政府作用;,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就業是民生之本,要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對中央決定實施的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提質兩個“三年行動”,要切實加大投入力度,落實到位,在保障就業的同時打造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進一步提升勞動者素質,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果,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補齊短板,擴大普惠學前資源供給,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切實解決好“大班額”“擇校熱”等突出問題,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學生,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依,要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讓人民群眾能夠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要加快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改造和生態環境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重視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老舊小區改造,發展租賃住房,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分享城鎮化紅利。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改善民生與經濟增長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各地各部門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用經濟發展帶動民生改善,用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