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競房迎交付大年:80%項目虧損 房屋質量引擔憂
為平抑過快上漲的房價,限定商品房最高售價的限競房應運而生,并迅速成為近兩年北京新房市場上的供應主流。由于價格稍低,限競房被認為是購房者的“福利房”,但這對房企來說,不見得是好事。機構數據顯示,受房價與地價價差較小、銷售周期拉長、融資成本高等因素影響,北京入市交易的限競房項目有80%會出現虧損。
在企業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樓盤的交付質量引起了市場關注,在北京,即使是單平方米動輒十萬元、總價款超千萬元的豪宅項目,也不乏因為質量問題而出現維權的情況。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2021年將是限競房項目的交付大年,房屋質量問題應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部分區域限競房價格下跌20%
在北京工作多年后,2018年8月,童玲(化名)拿著湊齊的首付款買下了房山區旭輝城項目的一套住宅,加上一些雜項支出,房子的均價接近3.9萬元/平方米。
買房時,旭輝城的置業顧問告訴童玲,這是北京第一批拿到預售證的限競房項目,住建部門批準的該批次房源銷售均價為38994元/平方米,價格很合適。童玲不太懂什么是限競房,她的理解是政府幫老百姓摁住了售價,買這種項目比較劃算。
限競房,即限房價、競地價,在土地招拍掛時就設定了未來商品房的銷售價格,當土地競拍價格達到上限后,開發商對自持比例、配建公租房面積等進行競拍。同時,購房人在取得項目產權后五年內不得上市交易。也就是說,政府部門設立了限競房項目的最高價格紅線,開發商不得逾越,但向下浮動并無限制。這類住宅仍是商品住宅,不屬于保障房序列。
隨著強調控效果的顯現,北京房地產市場出現頹勢,新房二手房聯動降價成為一種趨勢,位于六環外的旭輝城項目也受到影響。童玲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現在旭輝城的售價下降了5000元/平方米左右,她已經浮虧30多萬元。從2018年6月拿到預售證至今,旭輝城仍未售罄,安居客客戶端顯示,該樓盤最低售價為32500元/平方米。
銷售不理想,是北京大多數限競房項目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說:“已經入市的128期、78個限競房項目,共計有約5.87萬套住宅,但現在網簽了約2.48萬套,網簽比例只有42.7%。除了少數樓盤,限競房項目能夠銷售過半已經算是優秀了。”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限競房在內,2019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雖然同比上漲了57%,但由于2018年、2019年住宅供應量連續兩年均超過4萬套,商品住宅庫存量達8萬套,刷新了最近8年的最高紀錄。
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高企,與限競房供應激增有關。該機構稱,2018年以來,北京合計供應新建住宅達9.5萬套,其中5.44萬套是限競房,占到市場供應的68%。限競房項目也在大量積壓,累計庫存量達3.38萬套。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在銷售不暢與供應增加的雙重擠壓下,除少數地理位置好、配套成熟的限競房項目按照最高限價出售住宅外,多數樓盤的實際售價都與最高限價留有一定的空間,類似旭輝城的降價行動,在其他樓盤并不鮮見。
“北京限競房明顯扎堆,集中在青龍湖、亦莊、大興等區域,這種情況下,雖然大部分項目的規劃設計、戶型等都比之前有提升,但在資金回籠的要求下,市場有可能會出現價格戰。”張大偉稱,部分區域限競房的價格已經下跌20%以上。
多數項目將虧損
降價,進一步擠占了限競房項目本就不多的利潤。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稱,2017年以來,北京合計入市的限競房地塊共有103宗,這103宗土地拿地的成本價(經營部分)與房價差,最低的只有6300元/平方米,最高的在3萬以上/平方米,超過2萬元/平方米的地塊只有38宗,算上建安、營銷、財務、稅費等成本,多數項目都將虧損。
“已經入市的66個限競房地塊(有項目屬于多地塊)中,有46個塊地的房價與地價差在2萬元/平方米以內,目前,這些項目中只有8個項目基本售罄,另外4個項目基本保本。整體看,北京入市的限競房項目中有80%已經虧損,即使未來快速賣完,也只是減少虧損,如果價格戰持續,虧損面還會擴大。”該研究中心稱。
克爾瑞研究中心2019年10月底也稱,對北京2016、2017年成交的86幅含宅地塊的運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已經開盤的66個項目中,只有三成項目盈余,超七成項目面臨虧損。在限競房中,西城天鑄、金辰府、頤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