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次對地方性法規開展案例研究和評審
本報訊(記者 劉佳)經過10位立法專家的評審、打分,來自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處室和21個市(州)人大常委會的24篇立法案例研究報告最終“成績單”出爐:《〈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立法案例研究報告》等6篇研究報告獲得一等獎。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省人大法制工作會議上獲悉的。會上,高質量完成我省首次地方性法規案例研究的獲獎單位受到了集體表彰。
按照“立法項目有特色、立法過程有經驗、法規實施有效果”的原則,去年4月,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處室和21個市(州)人大常委會選取3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和21部市(州)地方性法規開展案例研究,并綜合采取問卷調查、專家評審、實證分析、調研走訪、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對選定項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規范性、實效性等進行研究評估,通過了解法規貫徹執行情況,促進了立法與實施的良性互動。
在對2001年施行并于2010年修訂的《四川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開展的立法案例研究中,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處室選擇了13個主要省市開展比較分析,對條例實施效果給予了肯定性評價,同時指出了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有待進一步優化、公民監督途徑還不夠健全等問題,“我們為此提出了建議,有望今年修訂該條例時發揮作用!闭n題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綿陽市人大常委會在對該市第一部地方實體性法規《綿陽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開展立法案例研究期間,邀請立法咨詢專家召開評審會議,對條例文本質量、主要制度、立法完備性、社會影響及社會效益等進行全方位評估,發現個別條款操作性不強、配套制度規范不夠健全等問題,并于去年對該條例進行了修正。
立法項目的選題要“小而精”、相關配套制度的設定要適度適量、與上位法及部門規章的銜接要協調一致、地方立法要激發市民踴躍參與……通過立法案例研究,各單位總結出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為下一步的立法“支招”。
通過對《四川省閬中古城保護條例》的立法案例研究,課題組提出了增強可操作性等一系列舉措,在去年該條例的修訂中得以采納!案母锇l展對立法的要求,已不僅僅是總結實踐經驗、鞏固改革成果,而是要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進程進行主動謀劃、前瞻規范和全面推進,必須要積極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課題組負責人在對立法經驗與啟示進行說明時表示。南充市人大常委會在對《南充市城市道路車輛通行管理條例》實施情況開展調查后建議抓好跟進監督,“在條例施行之初,人大常委會要提早謀劃、提前介入,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方式,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確保條例實施開好局、起好步,不走樣、不變通。”
“全省上下聯動,對已頒布實施的地方性法規開展案例研究,分析具體的法規項目執行和實施情況,總結地方立法的共性規律、普遍問題,提煉地方立法工作可供遵循的經驗,有效指導了地方立法實踐,鍛煉了立法隊伍,提高了立法質量和水平!笔∪舜蟪N瘯嚓P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探索完善立法案例研究的主體、對象、指標、方式、程序、體例、成果運用等,科學總結立法經驗,有效運用評估結果,推動案例研究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使立法案例研究成為創新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途徑。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