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分一億?唱吧新打法能否緩解音樂人的焦慮
唱吧從來都要做現象級。
2012年,唱吧上線十天用戶突破百萬;2013年,唱吧用戶破億;2014年,唱吧啟動線下實體KTV店;2015年,唱吧用戶破3億;2017年,從唱吧走出的毛不易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2020年1月11日,唱吧正式宣布戰略升級,10.0版本上線,唱吧彈唱亮相、“音樂創作者分成計劃”等全新音樂玩法打包上線。這一次,唱吧不只要貢獻“現象級”,還要打造一個持續時間更久、影響面更廣的泛音樂內容社群,并形成更為穩固的泛音樂娛樂生態。
中國音樂創作者的下一個夢想,有可能在這里啟航。
其實重要的不僅僅是K歌
此次唱吧戰略升級,無論推出新版本還是新計劃新功能,都意在孵化一個由內容發布平臺、流量智能分發和內容激勵扶持三方面形成的閉環,從而推動泛音樂內容社群的形成與自成長。
而之所以會誕生這樣的變革,也是源自唱吧對自2012年至今的成長發展所做的省思,以及隨后得出的一個結論,那就是對于年輕時尚、熱愛音樂的用戶來說,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K歌,基于k歌而衍生出的表演、彈唱、原創以及各種各樣的音樂制作能力才更重要。
唱吧所能做的,便是盡可能激發用戶的各方面潛能,以新技術刺激用戶的創作欲望,在表達自己的同時更能實現才華變現。于唱吧而言,這是商業模式更新換代的必然要求,更是必須完成的時代使命。
近年來,中國在線音樂泛娛樂市場總體規模不斷擴張,預計到2023年將達2152億元。而在2018年,線上k歌軟件的月平均使用次數高達47.35億次。同時,從2017年開始,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強勢崛起,打造出泛娛樂市場的新陣地,并逐漸改變著在線音樂的生態發展。
根據IFPI報告,全球音樂播放中有55%通過視頻形式播放,而全球的音樂播放中46%在YouTube上,YouTube播放量排名top50也多數為音樂視頻。“而中國音樂產業尚處于泛娛樂賽道縫隙之中,這是挑戰同時也代表著機遇。音樂需求永遠都在,只是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滿足形式。”唱吧音樂集團創始人陳華說。從邊緣化到邊界突破點,泛音樂視頻這一國內產業空白被看好成為下一個邊界突破的風口。
雖然免不了要跟快手、抖音進行比較,但唱吧堅信自己的差異化和特色化能夠順利“突圍”。正如陳華所說,“短視頻在15秒內就能快速進入高潮,而音樂并非是純粹的高潮式作品,而是欣賞沉浸式的,所以音樂視頻長度在1分鐘到10分鐘最為適合。”此次唱吧轉型逐漸向泛音樂視頻傾斜,卻無意做短視頻的跟隨者,堅持以1-10分鐘完整視頻為用戶全力展示情感、代入價值觀的空間,從而創造出更好的音樂。
零門檻也可以分一億,就怕你沒好內容
最近各大網站都在推出內容創作的分成受益計劃,唱吧的“音樂創作者分成計劃”不遑多讓,甚至更“狠”:零門檻準入。只要內容上乘且播放量大,管你是不是“小白”,都能在唱吧的算法機制下獲得收益。而且相較于其它平臺復雜的分成機制,唱吧以泛音樂內容為核心,只要與音樂有關的內容,只要足夠吸引人,足夠有流量,可以輕松變現。
唱吧的“零門檻”機制,其實切入的是更多場景下的音樂創作,并為多元場景的音樂生產提供了更為直接的獎勵。無論你上傳的是閑來無事的歌唱,還是樂隊排練的小樣,都有可能在唱吧唱出可見的收益。而唱吧鼓勵愛好與夢想的信念,也無疑將為用戶帶來信心與創造力,更好的音樂內容也將如滾雪球般積累得更多。
有業內人士斷言,唱吧以能夠良性循環的方式補貼真正優秀的內容創造者,甚至有可能會打造出未來音樂的“黃埔軍校”。
“彈唱”唱出更多“中國好聲音”
唱吧的“音樂創作者分成計劃”主打的是零門檻,而同步推出的“彈唱”新玩法,則是要幫用戶們鏟平創作門檻,讓音樂制造變得更容易上手。哪怕是音樂小白,只要心中有旋律,其它的就讓唱吧一鍵搞定。
唱吧的彈唱能在摸清用戶演唱習慣后,以更加智能的產品設計和交互完成人聲與技術的和諧統一。從柱式和弦或分解式和弦的選擇,再到鋼琴的滑音、結尾的炫技,你都可以在彈唱功能里找到與自己的演唱最匹配的那一款,從而將音樂作品打磨得更加專業到位。
但對于唱吧來說,彈唱絕不僅僅只具有功能性用途,它其實更是一種唱歌方式和創作方式,用戶也將因彈唱的出現而更加具備制作音樂作品的素養和職業敏感度,從而將音樂才華釋放出來。再加上“音樂創作者分成計劃”,我們似乎有理由在這個寒冬里相信,流行音樂的春天就在不遠處。
新的一年開始,年輕的人們正要在追逐音樂理想的道路上啟程,而他們的未來也已由唱吧打點妥當。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