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飄香長沙:拓寬“致富路” 更添“國際范”
![](http://pic.newssc.org/upload/ori/0003000000000/20191116/1573883228355.jpg)
![](http://pic.newssc.org/upload/ori/0003000000000/20191116/1573883300053.jpg)
![](http://pic.newssc.org/upload/ori/0003000000000/20191116/1573883335137.jpg)
![](http://pic.newssc.org/upload/ori/0003000000000/20191116/1573883369941.jpg)
11月15日至17日,湖南長沙的氣溫不降反升,由此迎來了立冬后最“熱”的一個周末。
“熱”在氣溫,也“熱”在氣氛。
11月15日至17日,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暨第四屆全國民族地區發展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家企業、上萬種產品,為初冬的長沙增添了別樣的熱鬧。
其中,天府之國四川,更是組織了24家企業,攜百余種“厚禮”入湘。產自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加工品、廣受海外市場好評的高品質“四川造”……為博覽會增添了一份獨具特色的“川味”。
四川產品在本屆博覽會上表現如何?博覽會又將“回贈”給四川什么?記者走進本屆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帶你一探究竟。
技術創新
“四川造”品質提升
2019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現場,10萬余平方米的場館內,匯聚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家企業,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帶來具有地域特色的各類商品,引來萬名觀眾到場參觀。
在全國地方展館內,四川的展臺如同她“天府之國”的金字招牌一樣亮眼。郁郁蔥蔥竹子飾品、金沙文化的太陽神鳥裝飾、大屏幕上的四川“三九大”旅游宣傳片、“四川歡迎你”的醒目標語……未進展區已見川味。
而更讓人能直接感受川味的,是展館內的上百種四川特色農產加工品。
松潘縣滿山紅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展臺前,椒香芬芳、沁人心脾。聞香而來的湖南市民張先生當即購入兩大袋,“我一直鐘愛川菜的麻辣,沒想到能在這里買到自四川甘孜地區的花椒。”記者了解到,該花椒產自平均海拔2400米的松潘縣最南端,年平均氣溫在7到8攝氏度,全年日照時間大概在1350小時左右,這里生產的花椒,顆粒飽滿、香味濃郁。
同樣品質上乘的,還有用安岳檸檬制成的即食檸檬凍干片、來自攀枝花的黑金椹桑果脯、產自長壽之鄉雁江的名優茶葉……琳瑯滿目的“四川造”盡顯“天府之國”的原料優勢。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建翔告訴記者,此次參展,是四川特色農產加工品首次組團挺近華中地區,因此,在農產品加工技術上也不乏亮眼部分。
綿陽輝達糧油有限公司采取傳統小榨模式制作的菜籽油,能讓菜品顏色更亮、風味更香。但傳統的小榨模式往往意味著量少和低效。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該公司董事長羅麟告訴記者,當前,公司擁有60臺自動化的小榨機,利用數控技術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品質。“依托數字化的生產線,公司去年菜籽油產量達10萬噸,產值超2億元。”羅麟告訴記者,當前,公司正繼續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數字化生產水品,今年產值預計突破3億元。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質量標準與市場開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參展的企業,不僅亮出了我省農產品在綠色、天然的優勢,也展現了我省農產品加工技術方面的新面貌,農產品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擦亮。
產業興旺
“致富路”逐漸拓寬
小金縣茸貢藏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永華,在展會現場挽起袖子將半野血藏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形狀,熱情地邀請來往的觀眾試吃品嘗,肉質鮮香、口感柔韌的豬肉,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購買。
能作為四川特色農產加工品企業代表來到長沙參展,周永華感慨良多,“當前,茸貢藏寨不僅成功注冊了四川扶貧的商標,近年來,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也能去到越來越多的城市進行產品推廣。”
這一份感激,藏在周永華的心底,也藏在企業的發展路上。
周永華告訴記者,當前公司對接了130余戶貧困戶,每年都免費將40斤左右的半野血藏豬送給貧困戶飼養,“今年,一頭豬能為貧困戶增收近2000元。”周永華說,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像他一樣返鄉創業,甘孜脫貧奔康的路子越走越寬。
仔細觀察參展的24家企業,記者發現,不少都是來自貧困地區的中小企業。如此安排,是巧合?還是有意?
首先,讓我們把視線聚焦到本次博覽會舉辦的意義上。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理事會常務主席、總顧問申占華表示,此次博覽會是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搭建有效防止返貧產業平臺的一次盛會。
然后再看四川,正處于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因此,參加2019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對于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的四川,意義非凡。
“當前,我省貧困地區的企業正面臨有資源無品牌、有產品無市場的難題。”王建翔一語道破我省貧困地區企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王建翔告訴記者,“此次一鄉一品博覽會規格較高、規模較大,除了展覽展示外,還設有項目推介、論壇研討等配套活動。”王建翔強調,組織省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企業參展,能幫助貧困地區企業有效對接相關資源,實現產業鏈招商,進一步推動相關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群眾增收就業。
參加此次博覽會,無疑是我省在工業產業扶貧方面的又一新“招”。事實上,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質量標準與市場開拓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省通過“川貨出川”“白酒全國行”等活動,為四川產品,尤其是四川貧困地區產品,開辟了眾多“出川通道”。
近年來,除了拓寬渠道,我省在夯實產業基礎上也下足了功夫。今年以來,我省已實際安排4.17億元用于支持88個貧困縣266個工業產業發展項目。其中,已收集匯總45個深度貧困縣優勢農產品名單,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品牌強化
“國際范”越來越足
產量如何?銷往哪里?當得知不少企業的產品遠銷海外時,王建翔豎起了大拇指。他說,一談到貧困地區,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產品粗放、低端,但事實上,當地特色資源加上先進技術,四川的貧困地區也能生產出遠銷海外的高品質產品。
去年才成立的鄉城通美食品有限公司,是頭一回參加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雖然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但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覷。該公司負責人趙剛頗有些自豪地告訴記者,去年公司野生松茸的產量達40噸,今年將達120噸,其中90%的野生松茸制成冷凍松茸、干松茸、清水罐頭等出口韓國、日本。
趙剛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通過破壞性試驗,將原汁松茸罐頭的保質期從2年延長至3年。“原汁松茸罐頭的口感、營養價值與新鮮松茸無異。”趙剛告訴記者,明年3月,他還計劃將原汁松茸等產品帶去日本千葉進行展銷,進一步擴大國外市場。
事實上,像鄉城通美這樣想要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的企業還有很多。無獨有偶,本屆博覽邀請到多位海外國家政要、國際經貿組織、海外知名企業家、權威專家學者、全球采購買商參加。對此,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質量標準與市場開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博覽會之于四川是一次“走出去”的好機會,將組織四川企業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交流合作。
同時,“國際范”十足的博覽會,還給“四川造”提供了增“香”的新思路。
在品質和技術都有保障的情況下,產品想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必須提升品牌競爭力。四川的品牌如何強化?王建翔認為,底蘊深厚的文化是一把“寶劍”。
在四川展館里,始于清康熙七年的“孝善坊”手工南溪豆腐干、獲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陽兩節山酒、將夾金山紅色文化融入產品外包裝的阿壩懋功青稞酒……都不同程度體現了四川文化內涵。
這些文化符號,吸引了梵華云電商平臺創始人梁爽的注意,她表示,目前已跟參展的24家企業成功對接,下一步計劃進一步挖掘產品文化,并通過電商平臺包裝、宣傳、推廣。對此,王建翔表示肯定,“要讓更多人知道,四川不僅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業文化大省。”
品質造骨、品牌強身、文化鑄魂。在此次博覽會上,我們看到信心十足的“四川造”,正從深居內陸的四川出發,走遍廣袤的中國大地,奔向更大的國際舞臺。(圖片來源: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