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藝市場潛力巨大 滿足不同類型游客需求
看一場演出,正在被不少中國人列入旅行計劃。
據統計,2018年,中國旅游演藝的場次達到7.92萬場,收入67.34億元,同比增長9%以上。旅游演藝的總票房已經占到整個演出市場票房的20%以上。旅游演藝的觀演人數全年達到4000萬人以上,同比增長20%。并且規模還在遞增,占比也還在遞增。
美國有研究機構曾經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演藝和體育等大型活動對于游客選擇目的地有很大的影響。40%的游客在旅途中選擇看演唱會、音樂會、音樂劇等演出項目,25%的游客在旅途當中會參加藝術節、音樂節等藝術活動。這種對文化體驗和精神獲得的重視和投入,也正是中國旅游市場正在發展的方向之一。
“旅游演藝”的叫法是中國獨有的,國外沒有單獨分出旅游演藝,而是有很多演藝項目吸引游客來看。雖然定義不同,但是國外吸引游客觀看的演藝聚集區或者演藝項目已經非常成熟,能夠給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旅游演藝市場帶來一些啟發。
比如美國百老匯,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演藝聚集區,一年觀演人次1400多萬,其中63%的觀演者是游客,這些人中有15%是國際游客。作為典型的會展城市、旅游城市,拉斯維加斯每年4000多萬人次的旅游人數中,有58%的人在當地看了演藝項目。百老匯以音樂劇聞名世界,而拉斯維加斯的演藝類型則更為豐富,除音樂劇、演唱會外,還有喜劇秀、模仿秀、魔術表演等,能夠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的需求。
相比之下,中國旅游演藝市場的游客轉化率還是比較低的。比如桂林、張家界、杭州等旅游城市的游客轉化率只有4%,遠未達到國際同等市場的水平,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可挖掘的潛力。我們的旅游演藝類型也偏少,主要以山水實景、主題公園、娛樂駐場等為主。當下互聯網、5G、VR/AR等一些新技術的應用,正在給旅游演藝的創作、觀演模式帶來很大變化,比如沉浸式、體驗式的演藝項目已經在旅游演藝市場初露頭角,未來可能會成為趨勢。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與演藝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產業融合度越來越高。像上海黃浦區已經推出了演藝文化旅游線路,包括音樂劇線路、紅色主題演藝線路等。這些項目將會進一步帶動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而隨著晚間出行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必然也會反過來繼續促進旅游演藝的發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