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鄉村群策群力修路 打通產業發展瓶頸助推鄉村振興
四川新聞網自貢12月6日訊 (張真德 記者 徐昭磊)“我幾乎‘二五八(逢場天)’都要去代家寺趕場,有一次下雨,道路泥濘,穿的筒靴,喝了茶回來天就晴了,腳在筒靴里燙得直冒汗,又不好脫了打光腳,看到街上的其他人都穿著涼鞋,感到真的很尷尬。”70余歲的自貢市富順縣騎龍鎮鐵牛村2組村民李長德指著剛通車的水泥路說,現在好了,天晴下雨都可以穿著皮鞋出門上街。如今,李長德家的院壩已連通公路,從修路開始,愉快的心情就時常掛在他的臉上。
該村雖遠離鎮政府駐地,卻緊鄰305國道線,交通優勢較強。由于當地白酒業快速發展,帶動了該村高梁和蔬菜種植,以2、3組為核心的“高梁+青菜(酸菜原料)”特色產業常年種植面積約4000畝,平均畝效益達2500元以上,是富順縣少有的低成本高效益農業模式。但該產業由于缺乏發展引導、生產者老齡化問題,特別是核心區2、3組不通公路,全靠村民肩挑背磨維持生產銷售,產業規模已呈逐年萎縮趨勢。
2018年,該村黨支部因服務意識不強、思想僵化等原因,被列為軟弱基層黨組織整改對象。
為了促進該村黨支部的問題整改及強化建設,聯系縣領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世友先后5次到村深入走訪調研,全面了解黨員干部及群眾的發展訴求和矛盾問題根源,理清了發展思路和整改著力點,結合今年鎮村行政區劃調整,完成了新的黨總支班子建設。
新班子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制定了立足當前、著力長遠發展的工作方案。一是打通支柱產業發展瓶頸,修建2、3組產業道力求到戶;二是編制產業發展規劃,首期實現2020年“高梁+青菜”4000畝生產標準化,畝效益提高300元以上;三是2020年建成集體經濟實體——“高梁+青菜”標準化示范基地100畝,實現集體經濟發展與村支柱產業振興同步推進,強化黨建引領和帶動作用。
村“兩委”經過14次大小協調座談會議,2、3組村民按受益程度達成集資建設共識方案。方案一出,得到在家和外出村民的廣泛支持,紛紛要求村黨支部積極組織,加快推進施工建設,確保水泥路建設能在元旦前投入使用,方便村民春節期間出行,保障青菜生產順利進行。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2個組的村民便集資120余萬元。村“兩委”全力以赴做好物資用具準備和投工投勞協調服務,村民們修路也像自家搞建設一樣,早出晚歸你追我趕。截止2019年11月,4米左右的道組干道和3米左右的到戶路全部貫通,總長超過4公里。
“我聽說村里要修水泥路,第一時間表示支持,并分2次捐款15000元,為家鄉振興發展盡點力量。”從該村走出去的退休干部李昌銀的愛心,對家鄉發展特色產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另外2個在外人士鄭遠德、李軍也分別捐款15000元,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