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看治理:成華區基層治理“小”智慧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http://pic.newssc.org/upload/ori/0003000000000/20191216/1576463479485.jpg)
龍潭街道內社區環境治理前后.
![](http://pic.newssc.org/upload/ori/0003000000000/20191216/1576463506129.jpg)
社區的文化墻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6日訊(記者 李丹)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夯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層基礎,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會議結合省情實際,著重就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進行了研究,并作出相關決定。
日前,成都市成華區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會議要求,成華區各級部門和街道要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扣全會主題主線,探索城市治理現代化務實舉措,努力在成都推進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貢獻成華智慧和成華力量。
“自區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后,成華區各個街道緊密結合實際,不斷增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滲透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背扇A區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基層黨建工作的不斷深入,轄區內的各個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核心作用,發動居民參與公共空間微治理項目,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積極發揮社區志愿者隊、社區網格員、居民骨干等基層中堅力量的作用,不斷提升服務群眾能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舒心事:
“小院落”解決“大問題”
“當務之急就是要找準一批有關民生的急事、愁事、難事、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摸清狀況科學整改,讓群眾“舒心”“暖心”“安心”。成華區龍潭街道把改善民生福祉貫穿社會治理工作始終,用實際行動貫徹全會精神,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贏得群眾支持,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我的車終于有地方停了,不用每天在馬路上轉半個小時才找到一個距離很遠的停車位了,真是太好了!奔易∠螨埿^的王先生對小區院落里升級改造后增加的停車位贊不絕口。王先生所住的向龍小區是2008年安置入住的小區,由于入住時間較早,存在著道路破損、公共設施不足、小區景觀老舊、公共綠地被擠占等問題,居民對小區全方位系統治理呼聲強烈。
龍潭街道以向龍社區整體營造為主要抓手,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建立了以院落黨支部、院落自治委員會兩大平臺為抓手,以黨員義工、院落志愿者聯盟、物管公司為依托,以N項治理服務項目為基礎的 “1+2+3+N”院落治理模式。通過拆違治違、設施更新、文化營造等多項措施,新增停車位100余個,增綠透綠1000平米,打造小游園2處,增設健身器材16臺、乒乓球場1個、羽毛球場1個、新修連心亭2處、漫步綠道50余米。用“小投入”實現老舊院落“大變身”。
暖心事:
“微更新”實現“大改變”
家住北湖印象的張阿姨是龍潭寺農貿市場的?,每周都會帶著買菜的手拉推車到農貿市場裝滿食材回家。而農貿市場不遠處的龍潭寺公交站,則是張阿姨回家等公交的必經之地。該公交站旁原是狹窄的人行道,也是轄區客流量和人流量最高的站點之一,站臺擁擠,過路難成為許多居民頭疼的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街道積極協調成都市土地儲備中心,借用公交站點背后閑置空地進行微綠地打造,將原來堆滿建渣、裸土、環境臟、亂、差的閑置空地改造為現在集健康步道、休閑座椅的4000平方米微綠地小游園。
“以前我買菜拖著車只有在這里站著等公交,我年紀大了,站久了腿就疼,特別是冬天,F在好了,這邊變寬敞了,還有椅子可以坐著休息”。張阿姨對微綠地的打造十分滿意。
據悉,龍潭街道黨工委嚴格落實上級部署要求,以嚴的態度、實的作風,著力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群眾出行難”、“拆遷群眾長期在外過渡,要求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住品質”作為重點整治內容,堅持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積極推進住房安置、路網改善、院落治理以及微綠地、小游園的打造等多項工作。
[1] [2] 下一頁 尾頁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