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胎兒發育

【→四川2019】 四川“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10年 惠及8萬余個民族地區家庭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1-02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四川省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十周年總結大會。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31日訊(記者 陳淋)畢業于四川省商務學校的“9+3”學生阿的張兵,是涼山州喜德縣人。2016年他進入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學習后,成為了一名廚師。他說:“如果沒有這個計劃,我可能是個放羊倌,繼續為溫飽掙扎著。”

  阿的張兵是受益于我省“9+3”免費教育計劃的8萬余個民族地區家庭的孩子之一。為促進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幫助民族地區群眾脫貧致富,2009年,省委、省政府在藏區啟動實施“9+3”免費教育計劃,2014年擴大到大小涼山彝區,在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初中畢業生和未升學的高中畢業生到內地優質職業學校免費接受三年中等職業教育,并盡力幫助實現就業。目前,該計劃實施范圍覆蓋藏區和大小涼山彝區45個深度貧困縣。十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20.73億元用于“9+3”計劃,內地先后有100余所中職學校承擔該任務,累計招收藏區學生5萬余人和大小涼山彝區學生近3萬人,已有4.2萬人順利畢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超過98%。在“9+3”計劃惠及的8萬余個民族地區家庭中,來自偏遠、貧困的農牧民家庭子女占了90%以上。

四川省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十周年總結大會。

  十年來,國家一直關注“9+3”教育。教育部對我省“9+3”計劃高度認可,并將其納入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重大項目,將此模式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在我省“9+3”教育工作優秀成果和成功經驗的帶動下,甘肅和貴州兩省分別于2012年、2013年在其省內效仿實行“9+3”免費教育計劃。

  12月30日,四川省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十周年總結大會在成都舉行,會議總結十年歷程取得的成效和經驗,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進“9+3”工作實現新發展。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瀾濤在會上總結“9+3”計劃實施之周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時談到,該計劃培養了一批民族團結的堅定維護者和踐行者,奠定了民族地區長治久安的社會基礎。據悉,十年來,“9+3”學生中有1萬多人次受到各級各類表彰,300余人次在國家、省等各級技能大賽中獲獎,部分學生成為基層工作的主力軍。

  “培養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隊伍,夯實了民族地區發展的人才根基。”張瀾濤繼續談到。在已順利畢業的“9+3”學生中,50%以上回到了本鄉本土就業,其中藏區有5000人,通過入伍安置和鄉鎮機關事業單位招考充實到藏區基層隊伍。他們熟悉地方語言,有知識,懂技術,能吃苦耐勞,與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成為了能夠支撐民族地區基層事業發展的本土人才,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如在甘孜州道孚縣色卡鄉先后招用的8名“9+3”畢業生,現在均成為單位骨干,其中1人擔任了中心校教務主任、1人擔任了幼兒園園長。

  而更為重要的還有,“9+3”免費教育計劃實現了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開啟了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希望之門。據了解,歷年來“9+3”計劃招錄的藏彝區學生中,來自基層普通農牧民家庭子女占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占到17%以上,覆蓋我省全部深度貧困縣所有鄉鎮和行政村,直接惠及農牧民家庭數萬戶、數十萬人口。“9+3”計劃緊密對接民族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和老百姓就業愿望,著重培養文化旅游、現代農牧業、學前教育、民族藝術等領域的技能人才,為民族地區貧困家庭子女開啟了職教成才、脫貧攻堅的希望之門。歷屆“9+3”學生中,入學時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的占80.3%,通過學習就業創業后,學生年收入3萬元以上的占比64.4%,5萬元以上的占比22.1%,實現了“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張瀾濤介紹,“9+3”計劃不僅改變了學生和家庭命運,讓眾多家庭快速脫貧、早日致富,更是為脫貧攻堅一線輸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把對民族地區的扶貧和支援由過去的“輸血”,轉變成增強自我發展的“造血”,真正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生力軍,有力助推了民族地區脫貧攻堅。

  同時,“9+3”免費教育計劃鞏固了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成果,探索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子。據悉,自“9+3”計劃實施以來,我省累計招收藏區“9+3”學生近5萬人,使藏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由70%提高到90%左右,藏區青年受教育年限較大幅度增加,整體素質得到提升,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也由3:7提高到大體相當。“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協調發展,一定程度上補齊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滯后、優質資源不足的短板,探索出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路子。”張瀾濤說道。

  當前,我省正處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也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的攻堅期。持續深入實施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加快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大力培養民族地區各類人才,不僅是我省民族地區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現實需求,也是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長宜之計。會議指出,要充分認識民族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的重大意義。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而職業教育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脫貧奔康的有效途徑,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更優質量、更加適合教育的現實選擇。因此,我省將通過統籌政策資源、學校布局、專業布局、生源布局、資源保障,辦好民族地區職業教育。

  據悉,到2022年,我省將使民族地區初中畢業生就讀中職的比例達到60%以上。并進一步暢通“3+2”“3+4”等職業教育升學通道,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人才培養立交橋,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發展力。要進一步加大高等學校招收中職學生的比例,到2022年,全省實現不低于50%的目標,確保就讀中職學校既能充分就業,又能升學深造,營造就讀職業院校更有前途、更容易就業、更容易升學的政策環境和條件,讓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在適合的教育中有更多的教育獲得感、更好的教育選擇路。

  此外,我省還將與時俱進,優化完善“9+3”計劃政策支撐。按照“資助政策不變、招生學校不減、常規管理加強”這個思路,把“9+3”計劃這個惠民工程辦實辦好。

  (圖片來自四川省教育廳)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