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豈可粗制濫造 需啟動城市景觀項目大排查
最近,一條“國家級貧困縣花22億元打造山寨紫禁城”的消息成為熱點。貴州省獨山縣年財政收入不及10億元,負債卻高達400億元,斥巨資興建的這座仿古建筑,如今無人問津。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發展文旅產業,脫離實際花巨資造景,景觀建好了,錢袋子也空了,債臺高筑,地方經濟發展陷入困境。類似這樣大而無當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在少數。
江山無限景,經典永流傳。景觀營造的過程,就是雕鏤時空、傳承文化的過程。我國名山勝水、華屋杰構洋洋大觀,或美在山水之勝,或富有人文之盛。這些景觀能夠綿延數千年,無一不是潤澤百姓、利及千秋的精品工程,為后人留下了典范。薪火傳承,今天,我們不但擁有港珠澳大橋、鳥巢等利國利民的史詩級景觀,一大批充滿創意的城市景觀也各領風騷,成為亮麗的風景線。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年,不少地方以發展文旅產業為名,圈地建城,修園建宮,疊山引水,規模和速度皆讓人嘆為觀止。無可諱言,由于忽略對文化內涵的挖掘,一些新建景觀良莠不齊,有的因造型奇葩被吐槽,有的因門庭冷落草草關門。河北一些地方各類山寨建筑景觀眾多,與地域文化、歷史文化相悖,被吐槽“站在世界土味巔峰”;陜西韓城花1.9億元打造“鯉魚跳龍門”,建設超大體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這些粗制濫造、勞民傷財的景觀,徒增笑柄而已。
文化內涵的貧乏處處可見,大至主題開發,小到景觀的名題。中國古典園林十分重視名題,好的名題往往因傳神、含蓄、有意境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借鑒“西湖十景”“瀟湘八景”,修建并公布了一批“新八景”或“新十景”。新近評選的“澳門新八景”體現了澳門20多年的巨大變化,路環漁韻、雙湖塔影、西山望洋等名題情景兼備,廣受好評。也有一些地方貪大求全,常常名不符實,有抄襲拼湊之嫌,如“遠浦歸帆”不見船,“煙寺晚鐘”不聞聲。如何將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深植于新的景觀建設,是城市美學的一大課題。
粗制濫造的人造景點,往往與城市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極不相符,給地方財政增加了負擔和風險。對于部分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日前,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要求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問題,給各地景觀建設敲響了警鐘。作為城市治理者,當務之急是要以此為戒,啟動城市景觀建設項目大排查行動。要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少“造景”,多“造福”,精益求精,把每個景觀都建成精品工程。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