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開夜場 來場國寶夜宴展覽正當其時
參觀博物館,領略中華歷史文化,已經成了許多地方中小學生寒暑假作業的“標配”。可周末博物館內游人太多,工作日多數博物館下午5點前關門,此時家長又都沒下班,這個“時間差”使中小學生的“文博”作業完成得有點兒難。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各地中小學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假期作業,也都存在相同的問題。這幾年,博物館開夜場也成為很多人的呼聲,屢次成為地方“兩會”的熱點。
對成年人來說,夜幕下的博物館,同樣具有不小吸引力。10多年前,電影《博物館奇妙夜》讓觀眾看到夜間博物館的無數奇幻景觀,不少人特別想體驗一把“博物館奇妙夜”。
千呼萬喚之下,2019年,中國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放夜場,終于向公眾揭開神秘的面紗。今年元宵佳節,故宮博物院的“紫禁城上元之夜”,像一個預告片,拉開了博物館開放夜場的序幕。暑假以來,各地博物館開放夜場的舉動讓人目不暇接。
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每個周末開設夜場,延長至晚上9點閉館;在上海,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14家博物館,從7月到9月試點夜間開放;在廣州,廣州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從8月起實行夜間開放。寧波博物館開放得最徹底,除了閉館日,每天都開放到晚上9點。最近,山東博物館、孔子博物館也向夜晚前來參觀的市民敞開了懷抱。
在一些博物館,夜間開放不僅是延長開放時間,而且還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天津博物館與天津美術館在每周六延時開放,同時推出“文創小夜場”活動,每周一部影片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青島市博物館每周五延時開放,還配合推出講座、演出、答題等互動項目;武漢的江漢關博物館開放至晚上9點,并在夜間開放時間開啟了“博物館尋寶”活動。
有些文博活動,更是專門為夜晚而生。2016年,位于杭州玉皇山腳下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嘗試配合展覽舉辦了“正倉院之夜”“意大利之夜”等活動;嘗到了甜頭后,從2017年開始,“絲博之夜”成為慣例,“波斯之夜”“里昂之夜”“希臘之夜”“阿拉伯之夜”“河西之夜”“冬宮之夜”……月光下的博物館,仿佛變身大秀現場,人氣十足。
有的博物館甚至更進一步,允許夜宿博物館。位于北京的中國園林博物館,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仲夏夜之夢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