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勞動糾紛聯調機制 成都錦江區打造"一站式"解紛平臺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7日訊(記者 文驥)總結新時代“楓橋經驗”四川實踐,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著力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四川省糾紛多元化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半個月過去了,全省各地對《條例》的貫徹學習實施情況怎么樣,各地又有哪些創新案例值得推廣?日前,四川新聞網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探訪這里的情況。
錦江區地處成都市中心區域,轄區內從業人員密集、工時制度多元、薪酬制度復雜。伴隨著快速發展,勞動糾紛案件逐年增多,并呈現出多樣化、復合化態勢。因此,如何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化解勞動糾紛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錦江區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注重源頭治理,整合法院、工會、人社、司法、工商聯等多元力量參與糾紛化解,成立了四川省首家勞動糾紛聯調中心,形成了“一站式”糾紛多元化解的“錦江模式”。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成立以來,共接受勞動糾紛咨詢1400余件,受理627件,結案率達100%,調解成功498件,調解協議經法院司法確認447件,結案金額達1437萬元,已履行金額1186萬元。
中心的成立,打破了各部門封閉運作、各自為戰的調解壁壘,開通了勞動糾紛調處化解“直通車”,暢通糾紛化解渠道,實現了勞動爭議案件來訪、受理、調解、結案、強執“一條龍”服務。據了解,由區委政法委牽頭,掛牌成立了以區法院、區總工會、區人社局、區司法局、區工商聯等相關職能部門為主體的錦江區勞動糾紛聯調中心。中心實現了調解、仲裁、訴訟“三位一體”實質化運行,各聯調單位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優勢,全力化解勞動糾紛案件。
據介紹,在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前,仲裁委先行引導當事人通過人民調解解決紛爭。當事人同意調解的,由仲裁委將案件移交聯調中心,協議達成的,由聯調中心出具人民調解協議書,并經法院進行司法確認;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由仲裁委審查立案。對立案受理后的案件,仲裁委經審查認為可通過調解解決的案件,在征得雙方同意后,委托聯調中心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如當事人要求勞動仲裁部門出具仲裁裁決書,勞動仲裁部門經審查可以出具;當事人需要法院司法確認,由聯調中心送法院進行司法確認。調解和申請司法確認環節,均不收任何費用,讓困難群眾不再對糾紛解決望而卻步。
錦江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四川省糾紛多元化解條例》已經頒布,對“建立完善糾紛多元化解綜合協調工作平臺,為糾紛化解提供聯動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了法律遵循。“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四川省糾紛多元化解條例》,按照條例要求,積極開展勞動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切實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該負責人說。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