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胎兒發育

【德陽兩會】民盟德陽市委:加強邊界合作是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1-20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四川新聞網德陽1月17日訊(記者 周鴻)近日,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主持召開的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推進會上指出,切實把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作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下好先手棋,聚力抓落實,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川開局起勢。德陽市委八屆十一次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堅持以成德同城化為重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貫徹落實‘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全面融入成都主干發展,做強縣域經濟,全面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對此,在德陽“兩會”上,民盟德陽市委表示,加強邊界合作,是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根據德陽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成德同城化重點突破。德陽與成都簽訂姊妹園區共建等重大協議11個,完成重點合作項目115項。舉辦成德同城化財富論壇。聯合發布“城市機會清單”,成都平原經濟區干部人才工作協同發展成效明顯。編制完成成德同城化空間發展規劃、工業同城化規劃、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帶規劃。成綿高速擴容項目開工, 成都三繞德簡段達到通車條件。建成投運全省首個雙流機場城市候機樓,開行成德城際公交3條、日均客流量5000余人次,動車公交化運營不斷加密,日均客流量近2萬人次,實現成德眉資公交地鐵“一卡通”。成都農交所德陽所交易額達32.5億元。

  德陽與成都城際距離不到50公里,其中,青白江與廣漢、彭州與什邡、中江與金堂緊鄰,為成德重要邊界區。民盟德陽市委認為,邊界區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產業接近,是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加強成德邊界區域合作,共同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是成德一體化發展,共同繁榮的重要突破口。

  民盟德陽市委建議,推進成德同城化,兩地要共建機制,同用政策。成德兩地要建立市級層面的邊界合作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兩地產業布局、區位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發展,實現邊界試驗區規劃共編,藍圖共繪。建立互利共贏的開放合作機制,健全邊界試驗區運行機制,完善試驗區聯系會議制度。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鏈接機制;建立考核督查激勵機制等。

  在交通上實現共建,加強與成都協調,努力將成彭快速路連接什邡段的9公里納入建設規劃,推動凱淮大道(成都段)盡快開工建設;攜手成都市共同爭取將成都——金堂——三臺鐵路(金堂——中江段)和S1道及延長線納入項目近期規劃,并在凱州新城設站;努力爭取成都地鐵三號線向德陽市延伸。盡快建設廣漢市中山大道與青白江城區的連接線,按城市道路標準改造G108青白江至廣漢城區段,將青白江城區與廣漢城區融為一體。

  共建產業方面,推進廣漢與新都、青白江共建新廣青邊界試驗區。廣漢作為成德同城的橋頭堡,依托德陽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加快與青白江建設現代制造業與現代物流協同發展的邊界試驗區;加強與青白江區萬貫機電城等成都機械制造業合作,建立起產業鏈接的配套關系,支持兩地經開區簽署產業聯動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廣漢——青白江商貿走廊。

  推進中江與金堂共建成德同城化先行縣。中江和金堂協同承接成都“東進”產業在兩地落地;攜手發展設施農業,開發觀光農業;加快建立區域間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的銜接機制,構建區域共享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探索搭建經貿交流皮膚平臺,同建互利共贏的區域現代物流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中江——金堂商貿走廊。推動中江凱州新城與金堂淮州新城相向發展,在淮州新城、凱州新城創新打造一批跨市級、縣級行政區劃的產業功能園區,共同承載成都“東進”戰略產業,強化重大項目招引,著力吸引一批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優質項目,壯大園區產業規模,提升園區發展能級和發展水平。

  推進什邡與彭州共建成德同城跨區域資源轉化合作試驗示范區、產業轉型先行區。充分盤活彭州、什邡兩市緊鄰鎮資源,合并放大兩市產業優勢,共建試驗區協同開發機制、聯合試點試驗區一體化招商引資和產業合作轉移機制、產業轉移激勵機制。支持兩地共同打造什彭區域川芎現代農業產業園協同區、天府蔬香現代農業產業園協同區、旅游合作聯盟等項目,打通龍門山旅游公路環線,持續開展環龍門山騎游等旅游交流活動。

  積極打造跨區域合作產業園區。邊界試驗區積極共建產業園區,以生產要素的互補和高效利用為目標,探索借鑒“飛地經濟”“園中園”“共建園”等合作模式,協同開展產業成鏈、集群招商,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為跨市資源共享、機制共建、產業共生、合作共贏的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及區域合作典范。

  此外,成德兩地還要加強社會保障對接、強化人才服務協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等。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