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福云:不甘貧困輾轉打工終脫貧 日子如朝天椒般越過越紅火
七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對俄村委會二隊的一片地里,符福云一直忙個不停,臉上掛著汗水,還掛著微笑。他家的朝天椒長勢很好,掛椒多,又大又紅,成片的紅辣椒將他的笑臉映襯得更加燦爛。
▲看著火紅的朝天椒,符福云夫婦臉上笑開了花
時間回溯到2014年,時年27歲的符福云一家被列為貧困戶。符福云的父母皆為肢體四級殘疾,不能干活,還經常住院,因病致貧。
在白沙,很多村民依靠農業種植過活,符福云家也不例外。他家一共有250株檳榔及200株開割的橡膠,但還是不能夠支撐家里的開銷。父母的醫療費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僅2018年一年,父親符忠明就因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急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慢性細支氣管炎等疾病住院治療。
“好在納入貧困戶之后,醫療費都能報銷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兩次住院甚至報銷百分百。我的兩個女兒在讀小學,政府也發教育補貼,這些都給我們家減輕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符福云說。
雖然如此,“人窮志不窮”的符福云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坐等靠,如果只依賴政府的幫扶,他們家很難走出困境,他需要“走出去”。
2016年,符福云前往珠海打工,在一家電子廠工作,月收入一般,勉強夠養活自己。2017年,符福云返回家鄉專心割膠,然而橡膠行情不好,每個月的收入還是只有兩千多元。心有不甘的符福云于2018年再次外出打工,這次他去的是三亞,當了一名綠化工,負責種花澆水,每月工資三千元左右。“加上家里檳榔、割膠的收入以及父母的低保金,2018年12月,我們就脫貧了。”符福云說。
脫貧之后的符福云并沒有滿足于現狀,2018年11月,在政府的號召下,符福云開始種植朝天椒。“辣椒苗、肥料都是政府提供的,政府還組織我們參加辣椒種植培訓班。”符福云說,之前家里的1.7畝地只是用來種植水稻,收成僅夠家里吃飯,改種朝天椒以后,從2019年3月份第一次采摘到現在,已經收入28000元,“還有一個月的采摘期,今年收入3萬多元不成問題。”符福云樂呵呵地笑著說。
▲符福云種植的朝天椒長勢良好
走在地里可以發現,符福云種植的朝天椒長勢良好,問及原因,符福云說:“大家都等待著政府發的肥料,但是我沒有等,我感覺該施肥了,就自己出錢去買。之前發現有蟲吃辣椒,買了兩次藥還不行,我就拍了一些被蟲咬的辣椒照片,帶著照片去三亞尋醫問藥。”
如今,符福云幾乎天天帶著妻子早出晚歸,鄰居們都知道如果有事要找符福云,不用去他家里,直接去朝天椒種植地里準能找到他。“大家都說,我們倆好像長在地里了。”符福云的妻子笑著說。
提起符福云,牙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韋昌發不住點頭贊許:“他思想觀念轉變快,人也積極,什么事情都肯走在前面,比如參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到合作社幫工干活,他都是隨叫隨到。此外,每周的電視夜校他也從未缺勤過,他總是認真學習農業生產技術,并且帶動了對俄村51戶一起種植朝天椒。”
“我們還年輕,我相信只要用心干,一定會致富奔小康!”關于下一步,符福云已經想好了,今年7月采摘結束后,他就開始割橡膠、采檳榔。如果雨水多,他還準備把朝天椒拔掉種植南瓜和豆角,“等南瓜和豆角收獲一季,剛好又到種植朝天椒的時候了。”(崔立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