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成都街頭“美容師”:起早貪黑 守望城市干凈整潔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1-2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每天清晨,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有一群人已走上街頭,開始工作。他們身著工作服,拿著竹掃帚和鐵撮箕,為城市的潔凈默默奉獻著。他們就是成都的環衛工人。

  11月1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跟隨環衛工人,進行了體驗采訪;同時也感受城市配套升級、科技創新發展帶來的溫暖和進步。

  成都清晨的守望者

  反復清掃新增的垃圾

  南熏巷坐落于成都市金牛區與青羊區交界處的花牌坊街,是成都歷史較為悠久的背街小巷。住在南熏巷的居民發現,自己所在的街道變得越來越干凈了。而這一切,都要感謝負責該區域衛生的環衛工人廖瓊先。

  現年47歲的廖瓊先來自眉山市仁壽縣,目前住在南熏巷,已從事環衛工作八九年。2018年,她開始負責南熏巷的路面清掃工作。

  廖瓊先每日的工作,都始于清晨5點過。18日5點30分,記者在廖瓊先住家樓下見到了她。“平時我一般5點40分出門,這段時間落葉較多,出門要早一點。”當天5點,廖瓊先就起床,洗漱完畢穿好衣服,做好了工作準備。20多分鐘后,她出門拿著掃帚和撮箕,戴上厚厚的棉口罩,開始清掃路面。按照環衛作業規則,她需要在7點30分之前完成負責區域的普掃。

  “現在只是清理路面垃圾,等路邊停的車子開走了還要掃一遍。”廖瓊先把部分垃圾集中起來掃進撮箕,再用腳踩實,然后倒進垃圾桶。

  廖瓊先負責的路段分為兩部分:一段是從與花牌坊街交匯的巷口延伸到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門口的大路,長約240米;另一段是從中學大門旁向內延伸的蜿蜒小路,長約400米。

  6點10分,廖瓊先清掃到了巷口。在近一個小時中,她熟練地清掃路面的各種垃圾、移開占道共享單車、撿拾路邊花壇里的紙屑果皮等垃圾。

  完成大道的清理后,廖瓊先開始清掃南熏巷。闃靜幽深的小巷很窄,僅容電瓶車和自行車出入。由于天還沒亮,巷里光線很差,燈光昏暗,也沒什么行人,只有偶爾路過去上班的人。“剛開始打掃這里時還有點害怕,現在習慣了就好了。”廖瓊先說。

  落葉是巷內主要垃圾。廖瓊先把這些樹葉集中起來,裝進事先備好的麻袋。有時樹葉會被共享單車壓住,她需要把單車一輛一輛移開,再掃走樹葉。“每天我把樹葉集中起來,會有專門的人收走。”

  一個多小時過后,廖瓊先完成了小巷的清掃,此時約7點多,天已蒙蒙亮。她一邊往回走,一邊清掃地上新增的垃圾。“早上人多了,還要進行二次清掃。停了一晚的車子開走了,停車處也有垃圾。”

  “有些人抽了煙,老是把煙鍋巴丟在地上,掃不完。”回到大路上,廖瓊先在隨后的幾次清掃中,每次都能從地上掃起新的煙頭。除了隨地亂扔的煙頭,其他不文明行為也給環衛工人的工作帶來困難。記者就目睹一輛出租車在路邊停下,司機丟下一團用過的紙巾。這團紙巾隨后被騎著電瓶車、拿著鉗子、負責對顯眼垃圾進行快速撿拾的環衛工人夾走。

  “對這種不文明行為,很難監管。”談到這種現象,金牛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科科長胡浩無奈地嘆了口氣,“同時也很難對這種行為進行懲罰,因為要懲罰就要拍下亂扔垃圾的全過程:什么時候扔的、怎么扔的、扔在哪兒,作為證據。但不可能隨時都能拍到。希望大家提高環保意識,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盡量不要給他們增加負擔。”

  整個早上,廖瓊先對南熏巷的大道進行了近十遍清掃,包括地面常規清掃、撿拾路邊花壇內垃圾、拔除路邊雜草等。“今天早上我要在南熏巷打掃到10點左右,然后去附近的交通巷接班,再干到11點半休息。下午1點過又要開始打掃,4點半去交通巷接班,5點多下班。”廖瓊先介紹,“如果今天我要加班,就在這里干到晚上10點過,不去接別人班了。”

  城市配套升級

  他們有了遮風避雨場所

  微波爐、飲水機、電風扇、醫藥箱、電冰箱……在離南熏巷不遠處的花牌坊街,有一間小小的環衛工人休息室,里面設施應有盡有。除了這些,休息室里還有一張小沙發和一張餐桌,可以供人吃飯和休息。

  “我平時會來休息室打熱水,休息一下。有的人住得比較遠,一早上班時會把飯放在休息室,中午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吃。我住得近,中午回家吃。”廖瓊先說。

  “這樣的休息室修了很多,雖然設施比較簡易,但比以前好了。”廖瓊先所屬環衛公司、行建環衛人民北路項目經理陳秀林介紹。“以前環衛工人只能坐在外面休息,遇到刮風下雨也沒地方躲。現在有了休息室,大家干活累了也能坐坐、喝點水,中午還能在那里吃飯,步行20分鐘能到休息室的工人都可以來休息,也可以把東西放在那里,因為有人看守。夏天有電風扇,冬天配烤火爐。常用的防暑、感冒、處理小傷口的藥品也有準備。”

  “今年還有一件好事,成都市出臺新的環衛工人工資標準,我們的工資漲了。”廖瓊先說。據陳秀林介紹,根據2019年初出臺的《成都市環衛工人健康安全關愛辦法》,環衛工人的最新基礎工資標準,按成都市政府發布的最低月工資標準130%確定,而成都市區的最低月工資標準為1780元。“前幾年,環衛工人的基本工資是每月1950元,現在是每月2314元,增加了364元。”

  “今年新的標準實行后,我們從去年7月份的工資開始按工作月份補發工資,每個月364元。像去年7月之后離職的人員,也會收到補發的工資。比如去年12月離職,離職時還是舊的工資標準。我們會按照新的工資標準,補發7月到12月的新增工資給他們。”陳秀林說。

  廖瓊先也拿到了這筆補發工資。“拿到這筆補發的錢,心里當然很高興。政府和公司對我們挺照顧的,比較體貼。除了補發工資,節假日也會送我們米面油,中秋還有月餅,比往年好多了。”

  科技創新進步

  環衛工人也用起了掃地車

  中午時分,一輛黃色掃地小車開進了南熏巷。這輛黃色小車,被親切地稱為“小蜜蜂”。車先是開到南熏巷主道盡頭,然后折返。黃色小車前有四個毛刷,工作人員熟練地操縱小車開上人行道,吸走道上的樹葉,經過處留下一道淡淡水痕。

  “這種小掃地車主要用于小型街道清掃。”胡浩介紹。“它還能從車道開上人行道,吸走小型垃圾和灰塵。同時前端還有灑水功能,防止揚塵。小車可以代替一部分環衛工人的工作,為環衛工人減負。”

  除了掃地小車,成都市是否還有別的“黑科技”應用于環境衛生工作?成都市城管委環衛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道路清掃方面,我們使用兩個‘黑科技’:一是小型電動高壓水車與掃地車的配合作業;另一個是無人環衛清掃機器人設備。”

  “根據道路寬度,用1臺或2臺小型電動高壓水車清洗人行道垃圾和輔道垃圾,將人行道垃圾沖到輔道邊溝,掃地車緊隨其后沿邊溝清掃。”該工作人員表示,“清掃機器人運用了定位、感知、預測和規劃控制技術,可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安全、高效地進行環衛作業。”

  “這些設備的使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環衛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環衛工人作業安全系數,還可以節省運營成本。”該工作人員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 實習生 劉柯辰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