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勢洶洶,你能和孩子聊什么?
【李晶專欄】
疫情來勢洶洶,你能和孩子聊什么?
原創(chuàng)作者|李晶
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使得所有人都不得不在家里自我隔離。在這個特殊時期,隨著疫情不斷發(fā)展、政策不斷出臺、新聞不斷出現,每個人都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信息轟炸、經歷著心態(tài)變化。無論對于父母還是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人生體驗。
那么,父母怎樣抓住這個機遇,與孩子共同經歷這個不同尋常的假期?又可以跟孩子交流些什么?傳遞些什么?引導些什么呢?
01
學習衛(wèi)生常識、強化衛(wèi)生習慣
我們從小就知道“病從口入”,也懂得“飯前便后要洗手”。但是面對 “新冠肺炎”只達到這樣的水平就遠遠不夠了。“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飛沫、接觸、糞便等途徑傳染。目前階段,專家建議的預防手段有:
(1) 少去封閉的公共場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減少接觸病患的機會。
(2) 外出時佩戴口罩以減少病患飛沫侵害的可能。
(3)回到家中認真洗手以減少將感染源帶回家中的概率。
此次疫情讓我們見識到了飛沫的厲害,即便沒有任何癥狀,也能輕易地將病毒傳染給他人。這樣的教訓給了我們一次警醒:平時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自我約束意識,可以有效減少類似傳染病的發(fā)生概率,可以讓整個社會受益。
因此除了自我保護之外,我們還應該從利他的角度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當自己有發(fā)熱、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時,外出應該佩戴口罩,并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咳嗽、打噴嚏時要避免面對他人,并用手絹或紙巾捂住;吐痰時應該用紙巾包住后扔入垃圾箱。
隨地吐痰和咳嗽、打噴嚏不偏頭、不捂嘴,是很多人的不良習慣。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此改變,并且不要將這種陋習傳遞給后代。要求孩子做到,父母首先就要做到,即便疫情結束也要堅持下去。這是我們每個人對社會進步都應該盡到的責任。
02
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每到流感盛行時節(jié),我們身邊總有些人是不易被傳染的,近期新聞中也有類似的案例。其中最典型的是一位女子從武漢回到家鄉(xiāng)后闔家團聚,結果導致家中的五位親屬患病,而她一直沒有任何癥狀。
另一個例子是鐘南山院士。他在疫情暴發(fā)后幾度親臨武漢醫(yī)院調查、指導防疫和治療工作,并頻繁通過媒體介紹真實情況、傳播科學知識、穩(wěn)定民眾情緒。83歲高齡的他能夠臨危受命,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責任和繁重的工作,是因為他常年堅持體育鍛煉。
據報道,鐘南山從小就特別喜愛足球、籃球。22歲時,他還作為非職業(yè)運動員參加首屆全國運動會,并刷新了當年的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
即使年逾古稀,他每周仍會抽出3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