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自律的同學,將是此次疫情最受影響的學生
由于疫情影響,多省市教育局發布了推遲開學的通知。最長寒假,線上教學,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擁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同學,很可能通過這個假期彎道超越。
那么,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有自制力?如何提高自制力?希望下面的建議能對你有幫助,一起來試試吧!
01
你是個自律的人嗎?
你是不是曾經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寫下這樣的話:
親愛的,你再頹廢下去就完蛋了。從今天起,做一個勤奮的人。
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
不嘗試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寫下這些話后的幾天內,你決定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為自己購買了全套的輔導資料,把學習計劃細致到每一天,每一節課。
甚至會想,只要我努力,一直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可是呢,你堅持下去了嗎?沒過幾天,就恢復了原樣。
在早讀課上特別困的時候,你依然沒忍住打了個小盹;
在晚讀班里嘈雜的讀書聲中,你的思緒依然飄到了九霄云外;
近乎全新的輔導資料也沒有怎么翻開……
更具體的,期末試卷發下來后,你明明已經計劃好了:
語文默寫竟然錯了兩道,一定要把必背的64篇全部整理好寒假好好背一遍;
數學立體幾何同一種問題竟然又出現了錯誤,必須重點記在錯題本上常回顧;
英語高級詞匯實在太缺乏,考場上能想到的永遠是那幾個單詞和句型,一定要再積累至少十個高級句型……
可是,期末考完了,期末試卷早已被壓在了書桌的最下面,偶爾想起來了內心定好的計劃,也懶得再把試卷翻出來……
如果你也存在著以上的情況,那么是時候考慮一下你自制力的問題了。
自制力并不是什么新鮮詞,說白了就是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行動和情緒,集中注意力去達成自己原本的目標,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的能力。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是太難了。
你每天好像做了很多題,但為什么最后又沒有一點效果?
你每天好像忙得團團轉,焦頭爛額,但為什么最后成績還是沒有一點提高?
你立下一堆學習目標和計劃,但為什么最后一個也沒完成?
你急吼吼地說要多么努力,甚至還曾以為自己很努力,原來不過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最后的結果是,想要做的卷子,和本應該完成的作業,都沒有完成。
喪失自制力的后果是讓我們對自己憤怒和質疑:我們有什么資格談努力?
自制力強的人,永遠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學習,什么是玩樂。考試在沒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壓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動力。
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02
有自制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學霸,他們好像從來不用熬夜寫作業,上課也不埋頭苦做筆記,下課了更不會呆在座位上;他們可以跟學渣一起聊熱門電視劇,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他們……好像真的沒有認真地學習。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課,他們在家專注地寫作業和復習,他們一個小時的學習效率頂別人兩三個小時。
自制力強,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強,所以學得快,玩得也嗨。
中考是一場持久戰,只有自律高效,玩學結合,樂在其中,才不至于過早崩潰,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03
如何提高自制力?
首先請明白兩點。
第一,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既善于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采取的決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自制的反面是任性,提高自制力就是提高我們處理事情的理性。
人一天控制行為和情緒的次數少于2次,所以,如果缺乏好法子,單靠自制力努力,你常常會被自己的“3分鐘”熱度弄得焦頭爛額。所以,正確認識自制力第一條:“別給自己找虐”,面對失控小事件,先放輕松才能找到辦法解決。
第二,微博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話,“你可以追劇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時交上論文。你可以有豐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還能精神飽滿地做好本職工作。
放縱究竟是不是錯,取決于你能不能為你的放縱負責。還是那句話,沒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所以,無論做到做不到,都不要輕易忽視自制力的重要性。
然后,不想學習的時候,試試這5個方法。
(1)不要讓借口欺騙你的大腦
每次你不想學習的時候,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找的借口。
比如我在學習的時候,總喜歡告訴自己,再刷5分鐘“某音”、再打一盤“王者”就去學習啦!
然后時間過去之后,我又會對自己說,“再看一分鐘”,于是1個小時、2個小時之后,看的有些累了,我就就想,要不再休息一會兒吧。
當你也遇到和我一樣的狀況時,你需要做的是,告訴自己,我只要再學15分鐘就可以玩手機。當15分鐘到了的時候,你可以說,不然我再學15分鐘。
如果你是“喜歡做自己擅長學科的人”,建議你從你喜歡擅長的那個學科開始學起;
如果你是“喜歡挑戰自己”的人,建議你從自己不擅長的學科開始,這樣你可以對自己說,“我就不信了,這道題做不完,就不看手機。”
(2)堅持你的計劃,多了不要做
作為資深“計劃總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這點我可以說是很有心得。
很多同學在定計劃的最初都是熱血沸騰,于是就出現了下面的狀況:
今天定的計劃是做一張數學卷子,一張英語卷子,復習前兩天的錯題。
很快做完之后,你對自己說,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結果當天學到了凌晨一點。
這樣持續了4天,到了第5天,“好累啊,反正前兩天做了那么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
然后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給自己找這樣的借口,于是最初的“蛻變計劃”自然就半途而廢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然后根據水平和實際情況,逐步增量。
比如,今天的學習計劃是復習一道錯題。那么執行到第3天,你的學習計劃就可以增加到復習兩道錯題。
但是記住,不要心血來潮一天完成過多的任務,這樣會提前透支大腦的滿足感。而且,你的身體更容易感到疲倦,計劃當然不容易完成啦!
(3)現在就行動,要不然好狀態永遠不在
你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狀況?
“我現在狀態不好,一會兒再學。”
“我現在的心情不適合學數學,歇一會兒再說。”
但其實,你的“好狀態”永遠不會來,就算來了,也不會持續很久。
實際上,你在等待合適時間的時候,就是想暫時逃離你當下做的事情。說白了,你就是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