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6個關鍵詞讓我們看見疫情中孩子的成長
在這場戰疫中,
我們看到了許多稚嫩的面孔。
他們是患者,
他們是志愿者,
他們是醫護人員,
在能夠被稱作“孩子”的年紀,
他們卻做出了“大人”的舉動。
為什么他們瞬間長大?
一起來看看這6個關鍵詞
勾勒出的中國少年的樣子!
感 恩
近日,浙江省紹興市中心醫院
一名3歲的小患者治愈出院,
向護士曹玲玲鞠躬致謝。
巧合的是,上世紀初,
時任杭州廣濟醫院
(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院長的梅藤根先生查房時,
一名小患者也曾鞠躬致謝,
梅先生順勢彎腰回禮。
這一跨越時空的致敬,
讓很多人心頭一暖。
近日,河南新鄭一名5歲的小患者
也做了同樣的舉動。
5歲小患者琪琪(化名)康復出院,
琪琪和父母離開醫院前,
一家三口齊齊給醫務人員行了鞠躬禮,
醫護人員也向他們回禮致敬。
武漢市東湖中學高三2班的彭昕燁,
是2月6日凌晨第一批進入武昌方艙醫院的患者。
住院期間,
小彭得到了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
出于感動和感激,
他向醫護人員借了紙和筆,
將方艙醫院溫暖的瞬間畫成素描。
來自貴州遵義的支援湖北醫療隊護士長李蘭
收到了彭昕燁送給她的素描畫。
畫中的李蘭正在悉心照顧病患,
穿著防護服的身影,
充滿著溫暖的力量。
他還為方艙的醫護人員
錄制了一段小視頻,
在視頻里他深情地說:
“希望疫情結束、高考結束后,
我們能以朋友、以姐弟的關系重聚。”
變化的是時空,
不變的是被天使治愈的孩子們
收獲的那顆感恩的心!
奮斗
不久前,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一名奮戰高考的學生,
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月14日,
高三學生楊一帆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區,
正在課桌前埋頭做數學作業。
“這次對我來說,
斬殺病魔是面對高考前的一次‘大考’”。
在住進來之前,
他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寒假作業,
他把將要考試的六門課參考資料都帶進了醫院。
每天他都把自己安排得很緊湊,
一般上午,下午,晚上各兩門,
主要進行復習鞏固,
然后做一些習題。
同在方艙醫院為夢想奮斗的,
還有17歲的武漢高三學生黃玉婷。
確認感染新冠肺炎后,
黃玉婷進入方艙醫院隔離治療。
來自廣東揭陽的援漢護士陳曉蕓
一直關注著這位勵志的女孩,
“她真的很厲害,來這里十天了,
每天都在堅持學習。”
“她帶給我們這里的病友非常多的正能量!”
黃玉婷說:
“與病魔作斗爭,
也是蛻變成長的機會。
困難是暫時的,我相信我能贏!
面對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
網友為她點贊:
此刻,你已是滿分!
暖心
最近,有一段小男孩給拾荒者
戴口罩的視頻片段火遍全網。
畫面中男孩下車扔瓶子,
發現垃圾箱旁佝僂著背的拾荒者沒有口罩,
他轉身去同伴那里要來一個口罩,
親手給拾荒者戴上。
很多網友說:
“看哭了......”
“有情有義的孩子!”
“小孩子的心靈真美”!
2月10日,
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
走進山西朔州南城派出所,
放下一個包裹轉身就跑。
民警打開包裹發現,
里邊放著1000元錢、4個口罩、
4包QQ糖和一封感謝信。
信中說,他雖是一名中學生,
但在這全民抗疫的時刻,
不愿意去做那個臺下的看客。
奉獻
19歲的俞天陽,
是長江職業學院醫藥護理學院大一學生,
2月15日,
他從志愿者群里看到沌口的方艙醫院缺人,
立即就從家中趕去報名,
并主動攬下夜班工作。
這個19歲的武漢伢,
是這所方艙醫院里年紀最小的志愿者。
“說不害怕是假的,
特別是第一批病人入院的那個晚上,
心跳比平時快了一倍。”
上海一名15歲的初二學生趙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