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么
同學們,大家好,我叫施一公,來自西湖大學,很高興今天有機會給同學們上開學后的第一課。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四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獨立”!蔼毩ⅰ钡挠⑽慕衖ndependence。為什么一開學要講獨立,自立?你們雖然還沒有成年,但你們應該要逐漸自立,獨立,用獨立的眼光審視世界。在生活中也要一點點獨立起來,自立起來。沒有獨立,就很難有今后一點一點對社會的判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第二個觀點,是“獨立思考”,和獨立不太一樣,“思考”是指自己去用心觀察世界,基于自己的觀察、比較,作出判斷。獨立思考的背后,實際上是批判性的思維。也就是說,無論是教科書、老師、家長、朋友,還是你周圍的小伙伴,給你說了一件事情,講了一個故事,自己都要想一想,這個故事的道理對不對?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
其實,任何一個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一開始總會有各種標新立異的想法,也許有些觀點不被社會接受,也許有些觀點是錯誤的,都沒有關系,獨立思考的價值是一輩子的。不僅在學習中會受益,將來走上社會,工作中,甚至走出國門,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會受益于這樣一種行為和能力。
除了獨立和獨立思考,我的第三個觀點是,“尊重”。
尊重什么呢?尊重自己。任何一個人在成熟過程中一定是尊重自己的過程,我們可以謙虛、可以謹慎,也可以偶爾外圓內方,無論怎么樣,我們都需要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讓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習上走下去。
但是尊重自己遠遠不夠,只是尊重自己,社會就會變得很對立。同學們在過去一兩個月中上網課,在網上搜一搜消息,看一看新聞,會有很深的感觸。這個社會是需要包容的,是需要彼此理解的,包容和理解的背后是需要尊重別人。
你尊重了自己,同時尊重了別人,社會自然會有包容,自然可以和諧發展,周圍的環境自然會讓你賞心悅目,世界會變得平和。
尊重別人之后,我還有第四個觀點,“尊重科學”。
什么是科學呢?科學是對自然界客觀的描述,它是近似真理的一些存在。我們有時候會情緒化,對事物的判斷會走極端,這些都是和科學相悖的。我相信,只要大家尊重科學,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好的解釋。尤其是現在新冠疫情仍在世界各國蔓延的時候,最后的主宰,就是科學。科學是社會前進的推動力,也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必須尊重科學。
同學們,剛才我給大家講了我的四個觀點,獨立、思考、尊重、科學。那么科學和我們究竟有什么關系,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很長,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有一個荷蘭的科學家叫倫琴,他在1895年發現了x射線,他用x射線給他的夫人拍了一張手的照片,能清楚地看到婚戒、手指和骨骼。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張x射線穿透組織之后留下來的照片,顯示了x射線強大的穿透功能。這個科學發現,我想同學們都很清楚,后來走進醫學,成了醫學影像的一個重要基礎。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個就給了倫琴先生。在他后面,是一位著名的德國科學家叫馬克斯
- 標簽:daohang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