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做到高效學習和生活的
【富曉紅專欄】
我是如何做到高效學習和生活的
原創作者|富曉紅
2017年時,曾有不少網友和朋友問我如何一天能做那么多事:讀書、聽課、看書、上班、寫文章、照顧兒子、錄制音頻等等,因此寫了篇文章《忙而不亂的生活》來回應網友的好奇。
如今時隔三年,再次有諸多學友和朋友問及,便想寫篇更詳細的文章以供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或學子一些啟示那算是一件好事了。
一、不斷變換學習內容和方式
今年因為自己報了兩門心理學,加上學校里需要學習的網課,共有三門需要學習的課程。其中《家庭教育指導師》準備6月份考,所以從4月27日開始我便一心只學習《家庭教育指導師》這門課程了,把《婚姻家庭咨詢師》暫時放一放。學校里的網課學習是必修課,是教師進修分,必須每日進行的。
加上作為教師需給學生上網課,自己又在網上開設了公益課程,并要給在家上網課的兒子準備一日三餐,事情確實蠻多的。除了第一天上網課,第一次同時面對五個班級的學生,我手忙腳亂,差點喊救命外。之后很快適應了,并找到了規律。我事先把要發給學生的視頻、要求編制好了,作業、要領全部寫清楚,然后調好鬧鐘,鬧鐘鈴聲一響,我便將事先編制好的文字發給學生。
每天下午五點左右收抽查同學的視頻作業,這個時候事情最多,又是燒晚飯時間,便叫一位班干部提醒我。
其實我的學習和做事常常同時進行的。
早上七點左右起床,醒來第一件事便是打開手機app聽課。一邊聽課,一邊穿衣起床,一直到吃早飯,差不多兩個小時,我幾乎都在聽課。當然中間偶爾間斷會做些必須做的事,比如學校的網課,需要管理。
聽課主要是聽覺學習,靠的是聽力。聽累了,效率開始有所下降,而一般這時我已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手腳都解放出來了。便坐到電腦前,打開電腦app,開始學習學校的培訓課程。既換了內容也換了種學習方法,以視覺學習為主。一般又會學習兩個小時左右。
如果上午學習四個小時了,燒飯時我便放空大腦,不再學習需要強化記憶的知識,而是放些輕音樂,或者放一些我喜歡的舞蹈視頻,或者放一些心靈雞湯的文章。總之學習是無處不在,見縫插針的。
實在聽不進課程時,我會選擇看會兒書,看書和聽課是兩回事,雖都是學習,但是看書只是補充知識,又是打開想象這扇窗戶的活動。所以當聽覺和視覺學習都學累了時,我會安安靜靜地看會兒書。尤其在寫了文章之后,有被掏空的感覺,需要及時補充書本知識的營養。
其實白天一整天幾乎都在學習,從專業知識到文學閱讀;從學校的教師必修課到自己的選修課;從理論知識到舞蹈實踐學習;不斷變化著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豐富并充實著我的業余生活。
二、把零碎時間拼湊成整塊時間
很多人覺得工作那么忙,哪來的時間學習?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覺得一件事很重要,一定會抽得出時間,“忙”只是不重視的托詞。
就像談戀愛時,為了見上一面,可以趕三個小時的路程,從市區的最東邊跑到最西邊也滿懷欣喜。學習亦是如此,如果把學習當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那么總會有時間的。
作為一名多重身份、多種角色的成年人,早已沒有了整塊的時間奢華學習。無非就是把零碎的片花時間拼湊成整塊的完整時間。
我常常一邊干活一邊聽課,穿衣、洗漱、燒飯,壓韌帶,做家務,都可以用來聽課,零零碎碎,拼湊起來總會有好幾個小時。
終于可以坐下來休息時可以用來看書、寫文章。學習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或者聽覺和視覺同步進行。不管怎樣,可以根據自身的方便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總之,如果把很多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會發現我們的學習時間還是很富裕的。
說來慚愧,其實即便是上廁所那么幾分鐘,我也是充分利用的,一般都會用來各種打卡和編輯學校網課的文字。
三、勞逸結合、腦力和體力交替進行
大家看到這兒也許會覺得我把學習安排的如此之滿,那是不是很累,沒有休息了?其實不然。一直以來忙而不亂是我的基本步調:比如每天中午我一定會抽一個小時左右睡一覺;每個星期還安排一個下午去美容院做做身體;也會每周一個晚上出去散步。
我剛才說過了,我會不斷變換學習方式和內容,同理,我自己作為一名國家級形體教練,對身體健康的重視肯定高于一般人,尤其這次疫情,帶給我們最大的積極意義就是:我們必須重視健康、重視運動。
跳舞備課,就如理論老師備課一樣,是日日需要做的。很多時候我的大腦學到極限時會頭部兩側發脹,這個時候我不會選擇繼續學習,而是即刻關掉學習的課程。打開音樂,把自己投身到舞蹈中,通過身體運動,來緩解腦力學習帶來的勞累。
萬事萬物講究陰陽平衡,身體也是一樣的。動是陽,靜是陰;動靜平衡既是陽陰平衡。所以,我時時覺察我的身體狀態,以保證腦力勞動和身體運動的均衡。
身心疲倦時我會選擇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休息會,或者看會不用動腦的搞笑電視劇。瑜伽里講究一呼一吸,一張一弛。我習得了瑜伽的衣缽真經,很是講究勞逸結合。有時候真的很累時,會告訴兒子,“今天媽媽有些累,你能否自己燒飯?”兒子總是會說:“好的,媽媽。”
四、總結
我1997年大學畢業,2002年開始了課外進修學習,一直到現在從未間斷。近幾年我自己也感覺學習能力越來越強,不但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記憶力衰退,反而記憶力、理解力、專注力都有提高。不無夸張地說,很多時候我可以做到過目不忘,過耳不忘。
我想可能是因為近五年來我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從不間斷的原因。隨著學習的知識量增多,知識面開闊,理解力便也就越強了;理解力強了,便容易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此,學習能力便也越發強了。
所以我感嘆,那些高效學習的人必是多多學習的結果:應了一句話,學習成績好的人,往往是學習很輕松的人。“熟”能生“巧”。
作者介紹:
富曉紅,少兒心理咨詢師、《校長傳媒》專欄撰稿人、國家級形體教練、瑜伽教練、高級形象禮儀指導老師,從事教學23年來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每一次的教學都是一次實踐,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說話,選擇什么時機說話,都成了不斷研究的課題。終極目標就是幫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為富曉紅老師原創投稿,“富曉紅的幸福家園-(ID:fuxiaohong5166)”亦發布
- 標簽:化工公司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