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孕期分娩  孕期生活

柳袁照:減輕教師負擔,只有基層教育部門“少作為”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5-10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柳袁照:減輕教師負擔,只有基層教育部門“少作為”

【柳袁照專欄】

減輕教師負擔,只有基層教育部門“少作為”

原創作者|柳袁照(北大培文學校總校長、江蘇蘇州第十中學原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本文為柳袁照校長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檢查組下學校,都先來聽兩節課

學校的負擔與教師的負擔聯系在一起的。學校負擔不下來,教師的負擔也減不下來。學校的負擔絕大多數、絕大部分是教師承擔的。去年中央兩辦頒布了《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情況如何?因為處于疫情期間,在一個特殊事件,現在學校負擔重一點、老師負擔重一點,都是正常的。我想說,疫情之后,一切相對正常了,如何進一步讓學校的負擔、老師的負擔切實減下來?

現在,學校的負擔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學校之外的檢查,包括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教育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教育部門也無法左右。那么,教育部門自己是不是可以先走一步,走得更主動一點,更踏實、更實在一點?我曾經在教育行政部門呆過十多年,相對來說,對那里的工作方式還是有些熟悉、了解。

教育部門對學校的管理,主要是行政與業務管理,兩者交織在一起。教育部門的領導和管理人員許多都是學校上來的,其中不乏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因為在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中有成績、有效果,所以到了機關。為何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到了機關,又會成為學校的負擔、教師的負擔?他們深知學校的性質、學校的工作的特點、學校的喜怒哀樂,理應是學校、老師減負的動力。

我以為是工作制度上、工作方法上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學校,一靠文件,包括變相的文件、電話通知、口頭通知;二靠開會,各種會議、小型的、大型的,常規的、專項的,預定的、突發的,現在又多了線上的;三靠檢查,各種性質、類型的常規檢查、專項檢查、突擊檢查。前兩項姑且不討論,產生的負擔,主要多由校長以及其他學校管理者承擔,一般老師受到的影響往往是間接的。上級來檢查就不一樣了,往往需要學校全力以赴、全員應對。負擔是直接的,對學校的實際教育、教學產生的負面影響會直接顯露的。

復雜的事情可以簡單化。控制教育部門,以及賦予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檢查,是需要的。可以制定一個強硬的規定:任何檢查組下到學校,所有成員必須先進入課堂,連續聽兩節課。然后再檢查。現在的檢查有些表面轟轟烈烈,其實是走過場。查臺帳是重要的方面,有些臺賬是真的,有些是假的。突擊補的有、根據檢查目錄虛構的有。臺帳往往又是系統工程、系統行為,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案例,一個都不能缺。完美的、完整 臺帳做下來,勞命傷財。可是,有些地方又樂此不彼。這些檢查、檢查這些臺帳,對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往往又是兩層皮,幾乎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回事。而先聽課就不一樣了,導向就兩樣了。

學校工作,最主要的是課堂教育教學工作,其他工作必須圍繞著它。任何與教育教育工作有關的檢查,必須少之又少。學校不同于其他單位,需要專家、內行的管理者領導與引領。無法走進課堂的人,即不懂教育、教學的人,應該少進學校來檢查。自己不懂,往往指手畫腳。教育部門對課堂的真正關注、關心,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率課堂效益的根本保證,(因為許多地方,教育部門都在直接管理學校,既然如此,管理者要能切實管好點子上),能促使教育部門的領導與管理者不斷提升實在的管理能力。

坐在課堂上連續聽兩節課,一般人是坐不下來的。不是內行,聽不懂,課堂上,云里霧里,聽課者比講課者要累得多。這就是一些差生聽不懂、跟不上,要開小差、要做小動作、要講話,因為他沒有辦法,別無選擇。如此這般,那些不懂教育的人,也就怕去學校了。去學校是自套“枷鎖”,直接給自己加負擔,自生尷尬與煩惱。領導聽課,不是聽“說書”,“說書”是蘇州話,蘇州話里的“說書”是聽評彈,吳儂軟語,聽評彈是享受,而聽課就不一樣了。聽課完了,要交流,與上課的老師交流,一起進行“課堂教學”反思,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的,需要貨真價實。

基層學校為何負擔重,有一個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門太有“作為”。部門越來越多,人員越來越多,大家都想做出成績,點子越來越多,措施也越來越多。有些東西要有一個區別與區分,有的是需要的、必須的,有的是可有可無的、點綴性質的,有的是沒有必要的,一定是幫倒忙的。教育部門確定了校長、確定了學校領導班子,就應該放手、放心讓學校去干。多抓目標管理,給學校多一些自由、自主的空間,自己少做,學校多做。只有教育行政部門“少作為”,才有學校的“多作為”。

落實好中央兩辦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不能只表態,不見實在的行動。我之所以提出“檢查組下學校,先都要聽兩節課‘’的建議,期待教育部門從“小事”做起,以求實效。這些“小事”,其實不小,是刀刃,用好了,許多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了。我這樣說,不是要教育行政部門不做事,而是做大事、做好事,定方向、搭平臺、鼓干勁,四兩撥千斤。

2020年4月28日于真水無香臺

優秀老師上課不能成為“副業”

原創作者|柳袁照(北大培文學校總校長、江蘇蘇州第十中學原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本文為柳袁照校長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前幾天,就減輕中小學老師負擔,寫了《減輕教師負擔,只有基層教育部門“少作為”》,建議以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到學校檢查,都要先都要聽兩節課,引發了一些議論。名校長唐江澎,是很有作為、很有思想的人,他在朋友圈里留言:

“不大認同老兄的觀點!教學是一門專業,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來聽課的;如果讓任何檢查組都來聽課,內隱的假設是對教育專業性的蔑視!包括所謂校長推門聽課評課,放在非自己教授學科,其實也是對其他學科專業性的漠視。我想不會有任何一個院長會邀請檢查組去觀摩醫生診療、手術,也不會有多少大學校長去要求上級聽課。試以一言與君相驗,倘若您的高見真被采納,倒霉的會是語文老師,因為誰都認為可以去聽、去評語文課,誰都可以對語文說三道四;放心,數學課那里,物理課那里,不會有多少檢查組的,除非那檢查組里有個奧數教練出身的廳長!”

唐校長說得尖銳而又深刻。我們曾是“校長研究班”的同學,都是同一批老師培訓出來的,有時觀點一致,有時觀點不一致,直接爭論,毫不留情,早已養成了習慣。這一次,我以為我倆的意見實質是一致的,表面看來,有分歧,其實他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我們都想切實解決老師負擔重的問題,只是他擔心檢查組都來聽課,更加重了老師的負擔,尤其是語文老師,看似聽得懂的課,都來指手畫腳。唐校長說得有道理,怎么辦呢?

建議檢查組下學校,先要聽兩節課,是不得已的辦法,可能是下策。也有老師直接叫好。有一位老師留言:現在各類檢查真的太多,忙于“迎檢”,忙于做材料、忙于現場布置,課堂教學倒成了“副業”。一語中的,說出了有些學校的某些骨干老師的真實狀況。為了應付檢查,許多教育教學骨干,騰出身子,專門做應對與服務工作,精力主要用于此,還能顧及主陣地的“課堂教學”?

由此,我想到了中小學管理中的弊端。有時我們為了“管理”而管理,忘掉了教育的本意、忘掉了管理的本意。為追求管理的到位,補充了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制定了越來越多的管理制度。其實,教師負擔重,不僅僅來自于外部,有時學校內部的因素,推波助瀾,有不得推卸的責任。優秀教師都去做“管理”,上課只能讓其他老師多承擔,不是都增加了負擔了嗎?

唐江澎校長上述一段話中的這幾行字真是振聾發聵,不妨再強調一下:“教學是一門專業,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來聽課的;如果讓任何檢查組都來聽課,內隱的假設是對教育專業性的蔑視!包括所謂校長推門聽課評課,放在非自己教授學科,其實也是對其他學科專業性的漠視。”有些學校擴大管理群,追求細致地微觀管理,要求管理者時刻深入課堂,跨學科的干預教學,或許是一場災難。這種現象,真值得我們深思。

不能為了管理而管理,更不能為了形象而管理。有時學校做許多事完全是“形象工程”,為了“面子”,與實際的辦學關系不大。比如,有時去學校,經常看到掛著“為了創建×××,而要×××”這樣的標語。本末倒置,學校創建什么,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發展好師生,才是根本目的。

疫情來了,中央要求大家“底線思維”,什么叫“底線思維”?通俗的說,就是做好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的準備。需要我們“返璞歸真”,做事更要講究成本。復雜的事要簡單化,而不是簡單的事復雜化。過度管理,是資源的鋪張浪費。過度樹立形象,需要花代價的,這些代價是沒有必要的。學校管理的返璞歸真,是回歸到文化管理上來,多一點無為而治。中小學管理團隊不應該是一個獨立于教育教學群體的對立力量,而應該是融入其中的人。

優秀老師做管理,或者說做雜事成了主業,而課堂教學則是副業,得不償失。優秀教師不上課或少上課,對學生來說是損失。讓相對低水平的老師上課或多上課,再靠優秀教師去管理,更是得不償失。有些管理,是無用功,學校面對的是特殊人群。要鼓勵優秀老師多上課,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才真正有利于學校發展。做一個內心有堅守的老師,站穩講堂、站好講堂,無論聽課者來與不來,我都在那里,一如既往,為學生負責,方是我們老師追求的境界。

2020年4月30日于真水無香臺

本人亦叫“八子”,或“江南八子”,因而亦可稱為“八子的世界”,應該有山有水,有風有云。應該有教育的靜謐與教育的行走。應該有教育與詩的旅程。應該有校園與園林合二為一的美妙。是一個虔誠的卑微著的世界,有我們平常人所具有的一切美好。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