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你是以人為本還是以人才為本?
你是以人為本還是以人才為本?
原創作者|柳袁照(江蘇蘇州第十中學原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本文為柳袁照校長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人”與“人才”,這兩個詞是高貴的、高尚的,神圣的。可有一個現象,這兩個詞又是不能問的,能問人:你是人嗎?能問人:你是人才嗎?前者有侮辱別人的意思,意思是說人家不是人。后人有譏嘲的意思,意思是說別人不是人才。不能問:說明了什么事?說明社會上還有人不是人,我們周邊有太多的人不是人才?
前兩天,居萬峰校長在我個人公號一文后留言,他說:當代的教育是“以人為本”還是以“人才為本”?這個問題還要問嗎?認真思索,還真該問。多一字與少一字,意思則差遠了。現在幾乎每個學校,都在說“以人為本”,都把“以人為本”作為辦學的基本理念。可實際是這樣嗎?幾乎所有的學校辦學的實際是“以人才為本”,而且是誤讀了的“以人才為本。”
以人才為本,只會讓我們看到一部分人,看到一部分學生、一部分老師。對學生而言,眼睛會更多的瞄準好學生、尖子學生,而疏忽了大多數,或者放棄了那部分落后的學生。對老師而言,會專注于老師的“專業發展”,而忽略了他們的生命成長。老師的生命成長應該是貫徹于整個生命的全過程的,是一個終生發展的概念,包括退休離開學校、離開課堂之后的那段漫長的生命過程。可是現在有多少學校,在認真思考老師退休之后的發展?在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與實踐中,有多少是包含這部分內容的?
什么叫人才?這也不用問吧。天天掛在嘴上的,我們要培養人才,而且前面要掛上“創新型”幾個字,表明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品質、創新素質。咬文嚼字,鉆一下牛角尖,在這里,“人”與“人才”是不是能互通?“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品質、創新素質的人才”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品質、創新素質的人”是不是一個意思?有區別嗎?
再繼續咬文嚼字。我們辨別一下“人”與“人才”這兩個詞意義上的差別。“人”,是什么?很難說清楚的問題,雖然我們自己是“人”,但它屬于最難說清楚的概念之一。一般認為: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解釋,人是有靈魂有肉身的生物。“人”生下來還不是完全、完整的人,是教育才讓人成為人。
那么,人才又是什么意思呢?晉朝葛洪 《抱樸子
- 標簽:首發基金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