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家庭教育是母親的專責?
(胡適與他的家人)
【柳袁照專欄】
家庭教育是母親的專責?
原創作者|柳袁照(江蘇蘇州第十中學原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本文為柳袁照校長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關于家庭教育,各有各的觀點,不同的教育家表述也有差異。兼聽則明,我們不妨聽聽“極端”的意見。胡適之可以算作大教育家了,他對家庭教育的觀點“石破天驚”: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母親。家庭教育的好與差都是“做母親的專責”,是不是有點“武斷”?不過,胡適之也有理由,他說:“因為做父親的,斷不能不出外干事,斷不能常常住在家中,所以這教兒子的事情”,你應該是做媽媽的“專責”、“專利”。
胡適之他是以與孩子接觸時間為主要標準來定論的,確實有一定道理。胡適之認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是有問題的,因為婦女多不識字,做媽媽的也大多是文盲。胡適之提倡女子教育,只有普及了女子教育、提高了女子教育的水平,才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也才能以此提升“兒子們”教育的水平,從而提升整個社會人的水平。胡適之是現代我國最早提倡女子教育的人,那時他似乎還不是為了女子本身,而是為了兒子們的家庭教育。
胡適之這個觀點,見他的《論家庭教育》,此文寫于他就讀于上海中國公學時,發表于1908年9月的《競業旬報》上,那年他才17歲。以今日的觀點衡量似乎不全面、不完整,在那時已經是“石破天驚”了。時間過了112年,胡適之的理想已經實現了:女子與男子同樣接受教育,常常女孩子讀書比男孩子還更優秀。女孩子長大成人,做了媽媽,都是高學歷的媽媽,那么,現在的家庭教育如何了呢?是不是與當年有了質的改變?問題不那么多多了?
這是胡適之所未曾預料到的:家庭教育問題更大了。家庭教育仍然是孩子成長中一個迫切解決的大問題。有一點似乎還是被胡適之說對了?即:家庭教育主要在媽媽,媽媽讀了書,有了知識,仍然沒有解決問題。以前不重視教育,對子女放任自流。現在卻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重視過度。這個過度是從胎教就開始了,過早地進入“教育”,過度地“參與”、“左右”孩子的童年生活。理性過度。對孩子的人生設計太早、目標太明確、過程太清晰、舉措太有力度。憂慮過度。憂慮過度就是焦慮,導致嚴重焦慮。對孩子的成長、成才給予一定重視,帶有一定的壓力是正常的,可是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草木皆兵、杞人憂天,卻是過分了,這種現象在媽媽身上表現得尤為充分,導致家庭環境緊張。
我認識一位很有建樹的科學家,他有許多發明創造。在一次面對家長、老師的報告中,說了一段很深刻的話,他說:我之所以有點發明創造,要感謝我的母親。我母親是大山里一位不識字的農婦,正因為她不識字,保全了我童年那一點點最寶貴的原創品質。這是多么值得我們深思的一段話,我們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胡適與他的夫人 )
家庭教育什么最重要?按照這位科學家的說法,能保護孩子原創性最重要。閱讀胡適之的《論家庭教育》,再結合他的人生發展,再閱讀他的《我的母親》,我們可以從胡適之自身的成長來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沒有母親的開明,有以后的胡適之嗎?后來他加入《新青年》,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功勛卓著,都離不開母親為他奠定的基礎。僅十二歲便只身去上海求學,家里學不到什么,就放他出去學,從離開家鄉到他母親去世的十四年中,僅與母親相聚過三次,不過六、七個月。這種經歷,是胡適成功的第一步,他在《我的信仰》一文中說:“出自她對我的偉大的愛忱,她送我出門,分明沒有灑過一滴眼淚就讓我在這廣大的世界中,獨自求著我自己的教育和發展,所帶著的,只是一個母親的愛,一個讀書的習慣和一點點懷疑的傾向。”
胡適之說出了實質,他從母親那里得到了三個至寶:母親的愛、讀書的習慣、懷疑的傾向。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反躬自問:我們真正給了孩子什么?過度的重視、過度的理性、過度的憂慮,怎么不出問題?父母知識再多,有了這三個過度,等于竹籃打水一場空。父母的知識多少,讀多少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關鍵的是真正明理,現在有些家長,尤其母親,有了知識,但是不是真正懂教育,她所學的專業與教育學距離甚遠,半懂不懂,自以為懂了,最為尷尬了。
家庭教育,要從“為學”和“做人”兩方面同時著眼,可是今天的家長往往只著眼于“為學”,況且連怎么“為學”也不是真懂,如何是好呢?“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所以,“現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開辦女學堂”。有趣的是,胡適之的妻子江冬秀沒有進過學堂,按胡適的觀點,她似乎是一個不能承擔家庭教育責任的好母親。事實并不如此,江冬秀字識得不多,可人品還不錯,情商也高,子女教育還算成功,雖然子女沒有胡適之那么出色。
胡適之關于家庭教育的觀點終身未變,堅持己見。其實,可以質疑的,他鼓勵人們質疑,包括他自己,他的一套家庭教育主要責任在母親理論,有的對,有的不對,同樣可以質疑。比如,晚年他曾對秘書說過這樣一番話:“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系。”錯了,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現在已經普及,事實證明不行。按照胡適之的思路,還要進一步限定:娶太太,一定要受過教育專業訓練的,尤其是幼兒教育的,才更能勝任母親的家庭教育職責、義務。是不是如此?請大家討論、賜教。
2020年6月27日于真水無香臺
胡適簡介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
- 標簽:家具租賃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