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武:我們如何依法參與疫情防控?
【韓振武專欄】
我們如何依法參與疫情防控?
原創作者|韓振武(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社科部)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截至8月24日,全球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331萬例,疫情已經影響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奪走了80萬多人的寶貴生命。目前對病毒來源、變異及檢測研究還沒有定論,也不能準確預測何時能結束疫情,世界范圍人員、貨物流動仍有較大風險。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防疫,每個公民都可有所作為。公民參與防疫的法律依據包括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環保法、慈善法等。國家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肯定。當然,不可否認,由于面對全新的病毒,初期也曾有一些地方和部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進退失措,出臺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嚴重妨礙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群眾對此不滿意[1]。實踐告訴我們,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做好防控工作,需要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匯集民智、凝聚民力,通過完善制度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一、依法積極提高健康素養
預防為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2017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只有14.18%,領先全國的江蘇省2019年公民健康素養也不過24%。城鄉居民關于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應急避險等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比較普遍。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個人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占到60%。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肥胖、吸煙、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等是心腦血管疾病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2015年1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
- 標簽:虛幻空間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