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紅: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為有不為
【唐文紅專欄】
唐文紅: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為有不為
原創作者|唐文紅[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總校長]
本文由“校長高參”推薦,選自“唐文紅名校長工作室”
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龍外”)的校園里,種植最多的樹木便是玉蘭和香樟。
玉蘭樹是龍外的校樹。詩人屈原在《離騷》中這樣描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詩人清晨飲木蘭墜下的露水,晚上吃秋菊落下的花瓣。玉蘭和秋菊在中國文化里面,都象征著高潔品質。
如此的高潔品質。自然深得龍外人的喜愛。
每到一年春好處,玉蘭白花滿樹,校園芳香四溢,美好不期而至。
相對玉蘭樹的秀美,校園的香樟樹更顯挺拔。
香樟樹又名長壽之樹,既有吉祥之寓意,又象征堅韌之精神。她枝葉茂密,冠如華傘,芳香幽長。
龍外校園有一顆樹齡近50年的香樟樹,這棵樹高聳在校訓石旁,成為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
平日里,我巡查校園,會特別留意這棵香樟樹,會為她的自然生長狀態感到欣喜。
2018年臺風“山竹”把這棵香樟樹吹歪了。
學校的花工跟我建議: 在香樟樹旁固定一個木樁,另外還要拉鐵絲,通過外力把吹歪的樹扶正。
我聽從了花工的建議,慢慢地,香樟樹愈長愈直挺。
2020年春天,這顆樹長了好多新枝葉。向陽的那邊,枝葉越長越茂盛,背陰的那邊長勢卻沒那么喜人,枝葉稀疏許多。
花工再一次向我建議: 把茂盛的一邊枝葉砍掉。
我猶豫了,我不想破壞香樟樹的自然生長,但看著傾斜的樹枝越來越不對稱,我采納了花工的建議。
修剪的頭一個月,香樟樹看起來很禿,確實不美。一個月后,枝形越來越平衡,也越來越好看,修正后的香樟樹仿佛有了更加旺盛的生長力量。
樹木的生長,有時順其自然,有時又要修枝剪葉。
人的成長不是跟樹木的生長一樣嗎?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教育不為:遵其道,順其自然
“不為”即“無為”。何謂“無為”?老子說:
以輔萬物之自然,不敢為。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無為”意在遵循萬物的本質、規律而不妄加干預。這帶給我們諸多啟迪,在教育中,我們如何做到“無為”呢?
01
尊重生命的內動力
美國思想家梭羅給“教育”這樣定義: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會有水鳥、兩棲動物及各種魚類,還會有常見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開始往里面填東西。盡管你也許沒有看見種子是如何、何時落到那里的,自然看著它呢。
自然賦予每個生命自我成長的神奇的力量。
龍外四年級的小杰,對學習提不起勁兒,但號召力強。個性十足的他,手工了得,天天帶著班里的一群男同學聊《我的世界》,手工折出來的立體人物栩栩如生,還在班級里公開售賣,竟也還有同學花巨資,心甘情愿來買。
老師與他談話、讓他寫檢討、請家長……不僅不奏效,還適得其反,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不知讓多少老師談“杰”色變。
轉變方式,與其“圍堵”,不如順勢利導。
后來級長把他安排到手工折紙社團,成為該社團唯一一名男孩。來到這里,小杰如蛟龍得水,一發不可收拾:沉醉于折紙藝術,無法自拔。一有空余時間,就往手工社團里鉆。
學校藝術節美術作品展上,他的眾多作品被放在C位展出,好評不斷。而他,也成為班里的孩子追捧的偶像。
慢慢地,小杰開始由內而外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偶像”的美好人設,讓他開始“裝”著認真聽課,“裝”著當其他粉絲的小師傅……如今,他已經五年級了,也許這個孩子早已經忘記了四年級之前,他是怎樣一種狀態。
而這種“裝”,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把b著裝著就像了,裝著裝著就是了”,這種自覺地“裝”的背后,其實就是自我成長的力量被喚醒的過程。
孟子曰“人無有不善”,教育真正要做的,就是挖一方美妙的池塘,引一汪澄清的湖水,然后靜靜等待
- 標簽:黃花菜的功效與作用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